[实用新型]一种防雷防爆绝缘子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10312.6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6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丁坚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瑞禧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7/46 | 分类号: | H01B17/46;H01B17/3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80 | 代理人: | 黄晶晶 |
地址: | 213119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雷 防爆 绝缘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配电电路以及变电站的防雷防爆绝缘子的结构,属于电力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输电配电电路都采用了绝缘导线,它们解决了裸露导线本有的电流走廊灯安全问题,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雷击等原因造成过电压,过压会泄入防雷防爆绝缘子内,以保证架空绝缘输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已有技术中防雷防爆绝缘子的结构中活动式引弧棒和固定式引弧棒分别与內电极两端连接的接头固定连接,且活动式引弧棒和固定式引弧棒呈水平方向布置,伞体呈竖直方向布置,这样装配后的产品总体占用空间大,而且运输不方便,使得运输成本也较高,因此,急需设计一种占用空间小,又便于装配的防雷防爆绝缘子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输时占用空间小,又便于装配的防雷防爆绝缘子的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雷防爆绝缘子的结构,包括伞体、上金具、下金具、绝缘管、固定式引弧棒和活动式引弧棒,所述绝缘管设在伞体的腔体内,且上金具和下金具分别与伞体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密封连接,所述绝缘管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瓷管、內电极、弹簧和电阻,所述瓷管的两端分别设有放电片,內电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且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端部穿过绝缘管和伞体,所述活动式引弧棒与第二接头装连;其创新点在于:所述固定式引弧棒通过紧固件与第一接头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金具包括绝缘子连接座和压线板,所述绝缘子连接座具有走线槽,所述压线板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件与绝缘子连接座固定连接,且压线板位于绝缘子连接座的走线槽的上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线板具有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位于走线槽的上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动式引弧棒具有活动段和固定段,所述固定段的一端与活动段铰接连接,固定段与第二接头螺纹连接,且固定段与第二接头以及內电极的内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防雷防爆绝缘子的结构后,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式引弧棒通过紧固件与第一接头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包装时,所述固定式引弧棒预先与第一接头不连接,这样可以减小本实用新型包装时的占用空间,同时也能够减少运输成本,当运输到使用地时,只需将固定式引弧棒与第一接头连接即可,本实用新型不仅运输时占用空间小,又便于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1所示,一种防雷防爆绝缘子的结构,包括伞体1、上金具2、下金具3、绝缘管4、固定式引弧棒10和活动式引弧棒11,所述绝缘管4设在伞体1的腔体内,且上金具2和下金具3分别与伞体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密封连接,所述绝缘管4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瓷管7、內电极8、弹簧6和电阻5,所述瓷管7的两端分别设有放电片71,內电极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接头91和第二接头92,且第一接头91和第二接头92的端部穿过绝缘管4和伞体1,所述活动式引弧棒11与第二接头92装连;所述固定式引弧棒10通过紧固件与第一接头91可拆卸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上金具2包括绝缘子连接座21和压线板22,所述绝缘子连接座21具有走线槽211,所述压线板22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件与绝缘子连接座21固定连接,且压线板22位于绝缘子连接座21的走线槽211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压线板22取代了已有技术中的塑料盖帽,不仅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电缆,对电缆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而且不会像塑料盖帽会被风化,也不易出现断裂的情况,以及也不要频繁更换,使得使用寿命长。
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走线,所述压线板22具有弧形凸起221,所述弧形凸起221位于走线槽211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瑞禧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瑞禧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103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