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角翻边模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09139.8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3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徐肖;黄涛;张金贵;王旭;井芊;李杭;卢桥;何鹏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4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周放,吴兰柱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角翻边 模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负角翻边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汽车冲压模具中,遇到带负角翻边的冲压件时,需要在冲压模具中使用负角翻边机构,传统的负角翻边模具中,往往需要用到斜楔机构,这就造成模具尺寸和重量增大,成本很高,例如常见中国专利CN 205183440U。
因此需要提供了一种负角翻边模具结构,可以在较小空间内实现负角翻边,并实现结构简单,成本低,通用性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角翻边模具结构,其包括:上模本体和下模本体,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限位螺栓、压料弹簧、压料板和零件板料,其还包括:与所述上模本体转动连接的翻边刀块,所述翻边刀块位于所述零件板料的上部,布置在所述下模本体上的卸料块,所述卸料块位于所述零件板料的下部并与所述翻边刀块纵向位置相对。
该新型模具结构能实现常规翻边模无法实现零件负角翻边工作;模具结构简单,装配精度要求较低,调试周期短;翻边后零件卸料方便;该结构具有普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后示意图;
图4为翻边刀块示意图;
图5为上模本体示意图;和
图6为卸料块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模本体,2-限位螺栓,3-压料弹簧,4-压料板,5-翻边刀块,6-翻边刀块回程弹簧,7-旋转销,8-下模本体,9-卸料块,91-限位面,92-弹顶面,10-卸料弹簧,11-零件板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角翻边模具结构,其包括:上模本体1和下模本体8,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限位螺栓2、压料弹簧3、压料板4和零件板料11,其还包括:与所述上模本体1转动连接的翻边刀块5,所述翻边刀块5位于所述零件板料11的上部,布置在所述下模本体上的卸料块9,所述卸料块9位于所述零件板料11的下部并与所述翻边刀块5纵向位置相对。
该新型模具结构能实现常规翻边模无法实现零件负角翻边工作;模具结构简单,装配精度要求较低,调试周期短;翻边后零件卸料方便;该结构具有普适性。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零件板料11位于所述压料板4和所述下模本体8之间;所述限位螺栓2和所述压料弹簧3位于所述上模本体1和所述压料板4之间。
作为上模本体1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模本体1上具有刀块凹槽,所述翻边刀块5的上部布置在所述刀块凹槽内,且所述翻边刀块5的顶部通过旋转销7与所述上模本体1转动连接,在所述刀块凹槽的侧壁上还具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内布置有与所述翻边刀块5相抵靠接触的翻边刀块回程弹簧6。
作为下模本体8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模本体8上具有卸料块凹槽,所述卸料块9位于所述卸料块凹槽内,且在所述卸料块凹槽的底部具有卸料弹簧10,所述卸料弹簧10的顶部与所述卸料块9的底部相抵靠接触。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卸料块9具有:位于侧壁上的凸出的限位面91,所述限位面91与布置在所述卸料块凹槽侧壁上的凸台相限位抵靠接触;位于顶部的弹顶面92,所述弹顶面92与所述零件板料11翻边后的翻边面边缘相抵靠接触;连接所述限位面91和所述弹顶面92的过渡面,所述过渡面与所述凸台的外侧壁相面接触并滑动连接。
在如图1至6所示的实施例中,翻边刀块5安装在上模本体1的刀块凹槽中,通过旋转销7固定在上模本体1上,并且可以绕旋转销7中心轴自由旋转,翻边刀块5与上模本体1接触的旋转导滑面进行表面热处理,提高耐磨性,并添加润滑介质。翻边刀块回程弹簧6安装在上模本体1的弹簧槽中,翻边刀块回程弹簧6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压料弹簧3安装在压料板4上,压料板4通过限位螺栓2固定在上模本体1上,压料板4与上模本体1可在竖直方向上有相对运动。下模本体8中安装有卸料弹簧10,卸料块9安装在卸料弹簧10上方,卸料块9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卸料弹簧10始终处于压缩状态,限位面91开始就与下模本体8接触限位,弹顶面92会与零件板料11翻边后的翻边面边缘接触。下模本体8与翻边刀块5接触区域强度和硬度有一定要求,需要进行局部热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091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体旋切冲压模具
- 下一篇:一种U形卡箍弯曲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