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药提取液的分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505895.3 | 申请日: | 2017-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7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飞;果秋婷;史亚军;孙静;邹俊波;郭东艳;王昌利;王晶;程江雪;崔春利;宋逍;杜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中医药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29/58 | 分类号: | B01D29/5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2046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提取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提取分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药提取液的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中药提取液是以中药材为原料,经提取、分离等步骤而获到,传统中药的提取是先将中药置于一个容器中进行浸泡或煎煮,然后通过筛网往另一容器中进行初滤,然而中药提取液的成分非常复杂,往往在放置过程中又会产生一定的沉淀物。这些沉淀可能是初滤未滤净的小颗粒或由于温度降低而析出的无效成分,需要再向另一容器中进行一次过滤去除沉淀,得到纯清的中药提取液。
在对中药提取液进行分离过程中,需要用到分离装置,传统的小型分离装置分离效果不好,且难以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提取液的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传统的小型分离装置分离效果不好,且难以清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药提取液的分离装置,包括罐体、提手、塞子、第一筛网和漏斗,所述罐体的外表面下侧设置有出料管,且其外表面上连接有隔板,所述罐体的外表面两端连接有固定块,所述提手安装在固定块上,所述罐体的上端安置有盖子,所述盖子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塞子安置在第一通孔上,所述罐体的两端内壁上安装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安装有滑杆,所述第一筛网的下端安置有第二筛网,所述第二筛网的下端安置有第三筛网,所述漏斗安置在第一通孔上。
进一步,所述隔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有多组,且其直径大小不一。
进一步,所述第一筛网、第二筛网和第三筛网均安装在滑杆上。
进一步,所述提手与固定块之间设置有活动轴,活动轴的活动角度为 0-180°。
进一步,所述隔板与罐体为整体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筛网的筛孔大于第二筛网,所述第二筛网的筛孔大于第三筛网。
进一步,所述罐体的材质为不锈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中药提取液的分离装置采用三组筛网对中药提取液进行分离,第一筛的筛孔大于第二筛网,所述第二筛网的筛孔大于第三筛网,进行分级分离,分离效果好,且第一筛网、第二筛网和第三筛网均安装在滑杆上,滑杆安装在滑槽上,利用滑杆可将第一筛网、第二筛网和第三筛网取出,方便清洁和安装,整体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同时整个装置体积小,方便携带;外端设置隔板,隔板上设置有多组第二通孔,且其大小不一,利用第二通孔可放置中药提取液的试管,增加其功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出料管,3、隔板,4、固定块,5、提手,6、活动轴,7、盖子,8、塞子,9、滑槽,10、滑杆,11、第一筛网,12、第二筛网, 13、第三筛网,14、漏斗,15、第一通孔,16、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中医药大学,未经陕西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058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