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桩的交流输入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04676.3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7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崇汉;朱晓峰;范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国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3 | 代理人: | 涂强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交流 输入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桩的交流输入模块。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充电桩中交流输入电路中的元器件都是零散布置,不具有模块化布置的功能,在装配时每个模块中的元器件都是独立装配,所使用的元器件都是流水线式装配,待上一元器件装配完后再进行下一元器件的装配,装配效率低,装配时间长、工人劳动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的交流输入模块,解决了现有的充电桩中交流输入电路中元器件零散布置,造成装配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充电桩的交流输入模块,包括由集成在同一条形基板上的漏保断路器、交流接触器、多个第一绝缘子、置于第一绝缘子上的防雷器、三相进线排组成并直线布置后呈条形状;所述三相进线排位于基板一端的边缘位置处,漏保断路器位于基板另一端的边缘位置,所述第一绝缘子固定在基板上靠近三相进线排的位置处,所述交流接触器固定在漏保断路器与第一绝缘子之间。
其中,相邻的第一绝缘子之间采用铜排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绝缘子为四个,对角线布置。
再有,所述基板固定漏保断路器的一端延伸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呈L形,连接耳上开有固定孔。
最后,所述基板的一侧与固定交流接触器对应的位置处向内凹陷有缺口。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装配效率高,将元器件直线集成布置,使得交流输入电路中的元器件布局紧凑、体积小、巧妙,连线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交流输入模块和直流输出模块连接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供充电枪的连接线穿过的线缆固定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一种充电桩的交流输入模块,所述交流输入模块包括由集成在同一条形基板20上的漏保断路器21、交流接触器24、多组第一绝缘子25、置于每个第一绝缘子25上的防雷器23、三相进线排22组成并直线形布置后呈条形状;参见图2、图3,其中,所述三相进线排22位于基板20一端的边缘位置处,漏保断路器21位于基板20另一端的边缘位置,所述第一绝缘子25固定在基板20上靠近三相进线排22的位置处,所述交流接触器24固定在漏保断路器21与第一绝缘子25之间。所述基板20固定漏保断路器21的一端延伸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呈L形,连接耳上开有固定孔,连接耳的设置便于基板与底板的拆装。所述基板20的一侧与固定交流接触器24对应的位置处向内凹陷有缺口41,缺口41处设置有线缆固定结构,线缆固定结构包括供电线穿过的线缆管3,所线缆管3贯穿固定板2固定在与缺口41配合的槽底为通孔的凹陷槽1内,凹陷槽1与缺口41配合并与交流接触器24的侧面固定,线缆管3贯穿固定板2和凹陷槽1,固定板2固定在凹陷槽1的槽底。直线式条形集成,元器件安装快捷,整个模块装配方便,元器件布置的顺序便于元器件之间走线,集成后的交流输入模块结构巧妙,走线方便、整洁。还包括直流输出模块包括由集成在同一安装板上的BMS电源35、泄放电阻、熔断器38、多组第二绝缘子36、铜排26、直流继电器、分流器37、直流电能表39、.中间继电器30、接线端子34、断路器33构成并上下位布置后呈矩形状;另外,所述安装板为由侧板31和底板32构成的L形结构,底板32与侧板31对应的一侧与基板20连接。再有,所述的多组第二绝缘子36为四组,每两个上下连接的第二绝缘36子形成一组;其中两组第二绝缘子36位于底板32远离交流输入模块的一侧,另外两组第二绝缘子36位于底板32上靠近底板32另一侧边缘的位置处,四组第二绝缘子36呈对角布置,其中相对的两组第二绝缘子36之间高位连接熔断器38,另外两组相对的第二绝缘子36之间低位连接分流器37。所述泄放电阻与接线端子34对角设置在侧板31内侧,所述泄放电阻位于侧板31一角靠近底板32的边缘位置处,接线端子34位于侧板31与泄放电阻对角的位置处。所述直流电能表39通过固定架40设置在两组第二绝缘子36之间,BMS电源35固定在侧板31上边缘与固定架40之间,中间继电器30固定在靠近接线端子34的一组第二绝缘子36上方并与其连接,直流继电器固定在BMS电源35下方两组第二绝缘子36之间;断路器33位于底板32上中间继电器30的外侧。元器件之间上下上下位布置,使得直流输出模块提交缩小,同时也不影响元器件之间的布置及连线,集成后的直流输出模块结构紧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国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国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046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家用汽车的虚拟驾驶体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星纹悠悠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