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蒸汽发生器的中空进风层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504320.X | 申请日: | 2017-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2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 发明(设计)人: | 邓芝平;梁延良;戴叶青;曹建江;张金树;严宏炟;朱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上能锅炉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2B37/36 | 分类号: | F22B37/36;F23L15/00 |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知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77 | 代理人: | 施春宜 |
| 地址: | 312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汽 发生器 中空 进风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的中空进风层,属于蒸汽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蒸汽发生器,通常包括一个炉体,在炉体的底部设置一个燃烧系统,在炉体的中部设置一个蒸发器,蒸发器的进口连接水箱,燃烧系统喷出燃气燃烧后的高温烟气对蒸发器进行加热,把蒸发器内流动的水加热至100摄氏度以上形成蒸汽,蒸汽通过一个汽水分离器后排入管道,高温烟气在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后形成的尾气通过排烟口排出。
在工作时,其工作腔内的高温会传导到外壳,为避免外壳的散热,需制作保温层,但还是会有大部分余热通过外壳传导到空气中,造成蒸汽发生器的换热效率普遍不高也不安全。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的中空进风层,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保证保温层外大量余热的吸收及利用,提高蒸汽发生器的换热效率,避免其工作腔内的高温会传导到外壳,高温的外壳还会造成操作人员烫伤的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在蒸汽发生器本体保温层外侧再添加中空进风层,冷空气从蒸汽发生器本体上法兰进风口进入,通过中空进风层,吸收由工作腔内传导出来热量,形成热空气再通过导向风盘进风装置供给燃烧器燃烧。保证了保温层外大量余热的吸收及利用,提高蒸汽发生器的换热效率,避免其工作腔内的高温会传导到外壳,高温的外壳还会造成操作人员烫伤的安全隐患。
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的中空进风层,通过吸收由工作腔内传导出来热量,形成热空气再通过导向风盘进风装置供给燃烧器燃烧。保证了保温层外大量余热的吸收及利用,提高蒸汽发生器的换热效率,避免其工作腔内的高温会传导到外壳,高温的外壳还会造成操作人员烫伤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蒸汽发生器中空进风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燃烧工作腔,2-风盘,3-本体,4-保温层,5-进风装置,6-离心风机,7-进水阀组,8-系统进水,9-中空进风层,10-风门及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蒸汽发生器中空进风层,其由燃烧工作腔、风盘、本体、保温层、进风装置、离心风机、进水阀组、系统进水、中空进风层、风门及伺服电机等部分装配而成。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中空进风层,包括燃烧工作腔1、风盘2、本体3、保温层4、进风装置5、离心风机6、进水阀组7、系统进水8、中空进风层9、风门及伺服电机10,所述中空进风层位于蒸汽发生器最外层,并与进风装置相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蒸汽发生器高效燃烧系统的创新点主要在于包括一个中空进风层9。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蒸汽发生器中空进风层,通过中空进风层9,吸收由工作腔内传导出来热量,形成热空气再通过导向风盘进风装置供给燃烧系统燃烧。保证了保温层外大量余热的吸收及利用,提高蒸汽发生器的换热效率,避免其工作腔内的高温会传导到外壳,高温的外壳还会造成操作人员烫伤的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上能锅炉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上能锅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043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水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站锅炉多元异质余热利用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