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连接车门防撞梁和A柱的咬合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03578.8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1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贾俊涛;梁立友;马军龙;高保臣;张尚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艾斯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42 | 分类号: | B60R19/42;B60J5/04;B62D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正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518 | 代理人: | 路远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北京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连接 车门 防撞梁 咬合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连接车门防撞梁和A柱的咬合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结构中,车门腰线位置没有设置防撞梁或者防撞梁与A柱之间没有设置咬死结构,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且当A柱骨架与车门的相对后退量大于A柱与所述防撞梁的预留间隙时,车门腰线位置的防撞梁与A柱会发生滑动错开现象,导致所述防撞梁无法达到传力效果,造成乘员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车门防撞梁和A柱的咬合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连接车门防撞梁和A柱的咬合机构,包括车门及A柱骨架,所述车门的内腰线水平固定有防撞梁,所述防撞梁的一端开设有中空孔,靠近所述车门内腰线的A柱骨架上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与定位销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销的另一端水平对准所述中空孔。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防撞梁与所述定位销的另一端的间距为6-8mm。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固定方式为焊接固定、栓接固定、卡扣固定中的一种或两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连接车门防撞梁和A柱的咬合机构,在汽车受到正面的外界冲击力时,当A柱骨架与车门的相对后退量大于定位销与所述防撞梁的预留间隙时,将所述定位销插入所述防撞梁的中空孔中,可避免A柱骨架与防撞梁的相对滑动错开,以达到正碰传力的效果,从而减小乘员伤害。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连接车门防撞梁和A柱的咬合机构,其定位销与防撞梁的预留间隙优选为6-8mm,距离适中,既保证A柱骨架与防撞梁在受到外力时尽早接触,以免A柱骨架产生较大变形,产生危害,又避免因二者距离过近,导致关门产生干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连接车门防撞梁和A柱的咬合机构的主视图;
其中,1-车门;2-防撞梁;3-A柱骨架;4-支架;5-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连接车门防撞梁和A柱的咬合机构,包括车门1及A柱骨架3,所述车门1的内腰线水平焊接有防撞梁2,所述防撞梁2的一端开设有中空孔,靠近所述车门1内腰线的A柱骨架3上焊接有支架4,所述支架4与定位销5的一端焊接,所述定位销5的另一端水平对准所述中空孔,所述防撞梁2与所述定位销5的另一端的间距为7mm,这样设置既保证了防撞梁2与A柱骨架3能够在外力冲击下尽早卡在一起,又避免了因为二者距离过近导致车门1关门时产生干涉。
在汽车受到正面的外界冲击力时,当A柱骨架3与车门1的相对后退量大于定位销5与所述防撞梁2的预留间隙时,将所述定位销5插入所述防撞梁2的中空孔中,可避免A柱骨架3与防撞梁2的相对滑动错开,以达到正碰传力的效果,从而减小乘员伤害。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连接车门防撞梁和A柱的咬合机构,包括车门1及A柱骨架3,所述车门1的内腰线水平焊接有防撞梁2,所述防撞梁2的一端开设有中空孔,靠近所述车门1内腰线的A柱骨架3上栓接有支架4,所述支架4与定位销5的一端栓接,所述定位销5的另一端水平对准所述中空孔,所述防撞梁2与所述定位销5的另一端的间距为8mm,这样设置既保证了防撞梁2与A柱骨架3能够在外力冲击下尽早卡在一起,又避免了因为二者距离过近导致车门1关门时产生干涉。
在汽车受到正面的外界冲击力时,当A柱骨架3与车门1的相对后退量大于定位销5与所述防撞梁2的预留间隙时,将所述定位销5插入所述防撞梁2的中空孔中,可避免A柱骨架3与防撞梁2的相对滑动错开,达到正碰传力的效果,从而减小乘员伤害。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艾斯泰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艾斯泰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035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