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消防通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03509.7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2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范德强;蔡雪苗;楼闪明;张扬阳;张刚小;谢晋;罗阳;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1/20 | 分类号: | A62B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赖丽娟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消防 通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消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消防通道系统。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是目前的消防的难题,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由于建筑比较高,消防车和消防人员很难很快的到达失火楼层,很难有效的开展高空的消防和救援工作,只能靠消防人员从外墙攀爬,不能及时有效的将失火楼层的人救出,而消火灾受难者大多数是因为不能及时得到救助而被烟气呛到窒息而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消防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消防通道系统,安装在建筑物的楼梯通道的窗口位置;包括金属安装环、隔热筒和软梯,所述隔热筒采用柔性隔热防火材质制成,所述金属安装环安装在所述隔热筒的一端且将所述隔热筒撑开,所述软梯安装在所述隔热筒的内侧壁上且沿所述隔热筒的轴向布置;所述金属安装环呈与所述窗口相适配的形状,所述金属安装环的一侧边转动连接在所述窗口的一侧边上,所述金属安装环转动后卡接在所述窗口内部四周的墙壁上,所述隔热筒从所述窗口伸出并向下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金属安装环、隔热筒和软梯,当出现紧急灾情时,可实现人们从高层楼房通过攀爬的方式进入到安全楼层或楼下,安全可靠。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隔热筒上开设有多个沿所述隔热筒的轴向排布的开口,所述开口上覆盖有开拆卸的遮挡布。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开口,人们在隔热筒内攀爬时可通过隔热筒上的开口进行自由呼吸,防止隔热筒内气体流通不畅。
进一步,所述软梯包括多个横向布置的软杆,所述软杆的两端固定在所述隔热筒的内侧壁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软杆,方便人们攀爬脚部施力。
进一步,所述软梯还包括多个握杆,所述握杆的两端固定在所述隔热筒的内侧壁上;每个所述软杆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握杆。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握杆,方便人们攀爬时手握。
进一步,所述隔热筒上还设有多个支撑人体臀部的座兜,多个所述座兜一一对应的固定在所述隔热筒内侧壁上与所述软杆对应的位置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座兜,方便人们在攀爬中途中可坐在座兜上进行歇息。
进一步,所述隔热筒内还设有防护绳和多个防护环,所述防护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金属安装环上,其另一端沿所述隔热筒的轴向向下延伸,所述防护绳上设有多个节点;所述防护环环设在人的腰上,所述防护环上设有松紧扣,所述松紧扣套接在所述防护绳上;所述松紧扣可自动卡接在所述节点上或手动从所述节点穿过。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防护绳和防护环,可避免人们失手从所述隔热筒掉下;当人们失手从所述隔热筒掉下时,可通过防护环和防护绳上的节点将人们吊挂在距离失手处下端最近的一个节点处,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安全系数。
进一步,所述隔热筒的另一端设有海绵底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海绵底座,为整个系统的安全增加了最后一道屏障,当人们从隔热筒滑落到底部时,海绵底座可避免人们直接硬着陆到地面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隔热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窗口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隔热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环的松紧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隔热筒;11、开口;12、海绵底座;13、金属安装环;14、软杆;15、握杆;2、建筑物;21、窗口;3、防护环;31、松紧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五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035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面部识别功能的通话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主动送风便携式空气净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