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导电软连接以及锂离子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501144.4 | 申请日: | 2017-05-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7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玲;仝俊利;李利淼;雷利亮;郭争光;程超;殷久山;牛海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10/0525;H01M10/0587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19 | 代理人: | 胡云飞 |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导电 连接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导电软连接以及锂离子电池,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由于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无污染等优点,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消费、动力、储能及特种电池中,随着市场的拓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锂离子电池内部会产生热量,导致温度升高,进一步也导致锂离子电池电极电阻升高,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导电软连接,该锂离子电池用导电软连接随着工作温度的升高,能够有效降低电阻,有利于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导电软连接的锂离子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用导电软连接,包括连接片体,所述的连接片体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有热敏电阻材料层。
上述热敏电阻材料层的厚度为2~5μm。
上述热敏电阻材料层的长度为6~10mm。
上述热敏电阻材料层为NTC热敏电阻材料层。
上述的连接片体的两端具有用于与极片和极柱焊接的连接端,所述热敏电阻材料层位于两连接端之间的连接片体的表面上。
上述连接端的长度为3~5mm。
上述通过在连接片体上涂覆NTC热敏电阻材料,然后进行干燥实现在导电软连接表面设置NTC热敏电阻材料层。
上述连接片体为多层铜箔或多层铝箔堆叠而成,或单层铜箔组成,或单层铝箔组成。
上述连接片体为多层铜箔堆叠形成或单层铜箔组成时,该连接片体为铜连接片体,该连接片体的厚度为0.5~1.5mm。
上述连接片体为多层铝箔堆叠形成或单层铝箔组成时,该连接片体为铝连接片体,该连接片体的厚度为1~2mm。
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的极片和对应同极性的极柱之间设置有导电软连接,所述导电软连接为上述的锂离子电池用导电软连接。
正极片和正极柱之间设置的导电软连接为正极导电软连接,其材质为铝。正极导电软连接的连接片体由多层铝箔带堆叠形成或单层铝箔组成。
负极片和负极柱之间设置的导电软连接为负极导电软连接,其材质为铜。负极导电软连接的连接片体由多层铜箔带堆叠形成或单层铜箔组成。
上述正极片上设置有正极全极耳。
上述负极片上设置有负极全极耳。
上述热敏电阻材料层将导电软连接表面涂满时,导电软连接和全极耳通过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锂离子电池可以也卷绕式锂离子电池,也可以为堆叠式锂离子电池。
上述的锂离子电池为卷绕式锂离子电池时,正负极的极耳分别位于卷绕电芯的外侧面且关于卷绕电芯的中心线对称,所述软连接的连接片体为L形,L形片体的竖直边与极耳连接,水平边与卷绕电芯的端面平行,连接片体的用于与极柱连接的连接端位于水平边的端部且向上引出。
上述的正极片包括正极涂料、正极集流体和正极全极耳。
上述的正极涂料包括90-94%正极活性物质磷酸铁锂、3-5%导电剂和3-5%粘结剂。
上述正极片重量≤0.025g/cm2。
上述的负极片包括负极涂料、负极集流体和负极全极耳。
上述的负极涂料包括90-94%负极活性物质、3-5%导电剂和3-5%粘结剂,负极活性物质为小粒径石墨、中间相石墨和软炭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负极片重量≤0.02g/cm2。
上述的隔膜采用PP、PE和PP/PE复合的聚烯烃类材料中的一种。
上述隔膜的厚度为6-30μm。
上述连接端的长度为3~5mm。
上述的卷绕式锂离子电池,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正极导电软连接与正极片和正极柱连接。
上述的卷绕式锂离子电池,通过焊接的方式,将负极导电软连接与负极片和负极柱连接。
上述的导电软连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极片连接是指导电软连接与极片的全极耳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锂离子电池用导电软连接包括连接片体,连接片体的至少一个侧表面上设有热敏电阻材料层,使得锂离子电池在低温充放电过程极耳发热升温,提高电池低温性能,高温时热敏电阻材料层又能够有效降低电池电极电阻,保证电池充放电有效进行。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未经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011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电池、电池模组及移动终端
- 下一篇:一种汇流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