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强混凝土试件压力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99946.6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00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克家;戴涛;黄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90 | 代理人: | 林辉轮 |
地址: | 325035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混凝土 压力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材检测领域,尤其涉及制备高强混凝土试块的压力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发展,高层、超高层、大跨度建筑结构越来越多,超限结构对建筑材料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人员也提出了多种高强、高性能建筑材料,并在实际工程中有一定应用。
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养护环节及措施至关重要,美国研究人员研究发现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在采用高标号水泥、高强度石英砂等材料,在养护初凝前持续施加50MPa压力可以大幅提高其抗压强度,其原理是通过压力增加材料密实度减小内部孔隙。
为了尽可能发挥和研究高强混凝土的极限抗压强度,有必要开发一种压力成型装置,方便地对初凝前混凝土施加给定压力同时便于进行振动台振动,最大限度增加密实度和减小孔隙,进而研究材料强度及耐久性的极限值。
对材料极限强度进行研究之后可以通过开发针对高强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压力成型装置,由小及大,将压力成型技术应用于实际工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压力成型装置增加混凝土试验试块的密实度,减小内部孔隙,进一步提高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和耐久性等特性,在此基础上有望将压力成型技术应用于实际工程以减轻结构自重,提高结构寿命。为此,现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混凝土试件压力成型装置,包括自平衡反力架,加压千斤顶以及设在自平衡反力架内部的混凝土盛放模具,所述自平衡反力架包括三角形格构式桁架、钢底板以及多根钢管,所述钢底板设在三角形格构式桁架的底部,所述钢管设在钢底板的两侧并且用于固定连接三角形格构式桁架和钢底板;所述加压千斤顶包括供油装置和通过供油管与供油装置连接的作动器,所述供油装置设在自平衡反力架外,所述作动器固定连接在三角形格构式桁架底部,所述混凝土盛放模具包括固定在钢底板上的钢制圆环,钢制圆环位于千斤顶作动器下方。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作动器端部设有一压力传感器,所述供油装置还包括油源、静态电阻应变仪和加压手柄,油源通过供油管连接到作动器,压力传感器连接到静态电阻应变仪。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卡扣固定在作动器外侧。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管数量不少于四根,所述三角形格构式桁架顶部设有一手柄。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制圆环和钢底板所用的材料为 PM-35透气钢且所述钢底板位于钢制圆环底部的部分设有气孔。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力成型装置放在一个振动台上。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千斤顶作动器对混凝土盛放容器中的混凝土施加压力,使其在养护期间保持预定应力,增加混凝土密实度。千斤顶通过供油管与外设供油装置连接,供油管可以确保装置能够在作动器在振动台上自由振动。钢管、三角形格构式桁架以及钢底板这三个部分结构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自平衡的加载-反力体系,钢管传递千斤顶反力至底板与压力平衡,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使整个装置受力平衡,并且千斤顶作动器压力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并调整容器内混凝土的成型压力,使之保持在合理水平,增强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
(2)本实用新型相当于在混凝土强度形成之前,给其施加预压力,同时置于振动台上振动,压力与振动共同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内部孔隙,增加混凝土密实度,提高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等力学性能,加压养护后可以通过手柄,将自平衡反力架和装混凝土模具分开,方便地拆卸模具,取出试样并进行后续养护流程。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强混凝土试件压力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手柄-1;三角形格构式桁架-2;高强度螺栓-3;钢管 -4;压力传感器-5;千斤顶作动器-6;搅拌均匀混凝土-7;钢制圆环 -8;钢底板-9;气孔-10;供油管-11;加压手柄-12;千斤顶油源-13;静态电阻应变仪-14;振动台-1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999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气体采样的聚四氟乙烯滤膜夹套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化肥成分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