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吊顶式楼道电梯下楼失速保护机构及吊顶式楼道电梯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498070.3 | 申请日: | 2017-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85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奋平;李奋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奋平;李奋和 |
| 主分类号: | B66B9/08 | 分类号: | B66B9/08;B66B5/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建华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吊顶 楼道 电梯 下楼 失速 保护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于多层楼房上下楼用的电梯中使用的吊顶式楼道电梯下楼失速保护机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设置有该吊顶式楼道电梯下楼失速保护机构的吊顶式楼道电梯。
背景技术
目前,已建成或是在建的多层楼房中均没有设置电梯,这对于住在较高楼层的人,尤其是岁数较大的老人而言,有着很大的不便。为了解决老人上下楼的问题,一些人尝试在楼房外加装了轿厢式电梯,其虽然能够便于老人的上下楼,但由于轿厢式电梯造价高,加装不便,以及加装后也会带来采光、通风等方面的麻烦,故人们开始设计一种在楼道内安装的电梯装置,这种电梯装置在楼道内布置轨道,并通过设置沿轨道滑行的行走结构,以及在行走机构上安装座椅,以此由座椅载人实现上下楼。不过,现有的楼道电梯装置还缺乏在下楼出现失速故障时的保护机构,从而使得该电梯装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顶式楼道电梯下楼失速保护机构,以能够在下楼时进行失速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吊顶式楼道电梯下楼失速保护机构,其包括中空呈圆形的壳体,形成于所述壳体内壁上的向同一侧倾斜布置的多个凸起,以及置于所述壳体内、并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布置的转动座,和多个一端枢接于所述转动座外周面上的挡板,且于各所述挡板和所述转动座之间设有使各所述挡板的一侧抵置在所述转动座上的扭簧。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凸起的两相对侧端面呈弧状。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于所述转动座中心设有安装孔,并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设有键槽。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上固连有固定耳,于所述固定耳上设有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吊顶式楼道电梯下楼失速保护机构,使转动座与电梯行走机构的驱动单元相连,使壳体与电梯行走机构的机架相连,在电梯下楼出现失速故障时,挡板可于离心作用下而绕其枢接端向外翻转,翻转后挡板的自由端可被凸起挡住,而实现对转动座转动的阻止,由此便可使电梯停止,实现失速保护,而能够对使用者进行保护,避免人员受到损伤。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吊顶式楼道电梯,其包括沿楼道的走向布置于楼道顶部的轨道,设于所述轨道上、并由电机驱动的沿所述轨道的导向滑动的行走机构,以及与所述行走机构相连而吊置在所述行走机构下方的座椅机构,在所述行走机构上设有如上所述的吊顶式楼道电梯下楼失速保护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吊顶式楼道电梯与上述的吊顶式楼道电梯下楼失速保护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吊顶式楼道电梯于楼道中的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吊顶式楼道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行走机构与轨道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轨道下侧的滑轮单元的布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行走机构于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下楼失速保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碳刷连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座椅机构的布置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A-A线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行走机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轨道,101-上卡槽,102-下卡槽,103-链条,2-行走机构,3-座椅机构,4-机架,5-行走电机,6-减速机,7-上侧滑轮,8-链轮,9-下侧滑轮,10-传动链条,11-支撑座,111-防转卡槽,12-安装座,121-电刷安装槽,13-盖板,14-下楼失速保护机构,14-壳体,142-凸起,15-转动座,16-挡板。161-扭簧,17-座体,18-碳刷,19-绝缘座,20-弹簧,21-电线,22-滑杆,23-滚动件,24-弹簧,25-弹性金属片,26-滚轮,27-电连接片,28-吊杆,29-升降座,30-连接座,301-导向端,31-座椅,32-升降电机,33-减速机,34-螺杆,35-触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奋平;李奋和,未经李奋平;李奋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980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交桥小型车辆升降机
- 下一篇:吊顶式楼道电梯行走机构及吊顶式楼道电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