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受热时破坏防爆膜的电池盖板结构及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92684.0 | 申请日: | 201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9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励建炬;范洪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34;H01M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林波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受热 破坏 防爆膜 电池 盖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受热时破坏防爆膜的电池盖板结构及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一般包括电池盖板结构、盒体和电芯,电池盖板结构与盒体形成容纳电芯的容置空间。如图1所示,电池盖板结构包括盖板1′,盖板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正极柱结构2′和负极柱结构3′,正极柱结构2′与盖板1′电连接,负极柱结构3′与盖板1′绝缘。正极柱结构2′和负极柱结构3′分别与电芯中的正负极材料中引出,在盖板1′上形成正负极。电池的正极柱结构2′与电芯的连接线上会设置熔断区21′,当电池的正负极意外连通短路时,大电流通过熔断区21′会将熔断区21′熔断,使得电池被断电保护。电池在工作时,可能由于某些原因,比如撞击、意外短路等,会导致电池内部出现故障,内部反应剧烈,温度升高,甚至导致电池爆炸。因此,在电池内部出现故障时,需要保护机制对电池采取主动断电和释放内部压力等方式,避免故障进一步加剧。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在盖板1′上设置防爆膜8′,当电池内部的反应加剧导致气压增大到一定值时,将防爆膜8′冲破释放压力。此种方式虽然能避免剧烈的爆炸,但是也已经在电池中积聚了一定的压力,存在较大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受热时破坏防爆膜的电池盖板结构,能在受热后利用第二热变形件的变形破坏防爆膜,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受热时破坏防爆膜的电池盖板结构,包括:
盖板;
第二热变形件,包括固定端和与所述固定端连接的变形端,所述第二热变形件受热后,所述变形端变形翘曲;
防爆膜,所述防爆膜设置于所述盖板;
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盖板的内侧面,位于所述防爆膜的一侧,所述变形端朝向所述防爆膜,所述变形端受热时变形翘曲戳破所述防爆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热变形件与所述盖板铆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热变形件与所述盖板铆接固定后,通过激光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热变形件由双金属片制成。
进一步的,所示盖板的两端还分别固定于有正极柱结构和负极柱结构,所述正极柱结构与所述盖板电连接,所述盖板和负极柱结构绝缘。
进一步的,所述负极柱结构包括:
负极柱;
外连接板,与所述负极柱的外端固定且电连接;
内连接板,与所述负极柱的内端固定且电连接;
所述外连接板和所述内连接板位于所述盖板的两侧,且均与所述盖板绝缘。
进一步的,电池盖板结构还包括:
翻转阀,所述翻转阀包括导电凸包和环设且电连接于所述导电凸包外围的导电连接部;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翻转阀孔,所述导电凸包位于所述翻转阀孔内,所述导电连接部与所述盖板密封固定且电连接,所述外连接板覆盖所述翻转阀孔。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其盖板能在受热后利用第二热变形件的变形破坏防爆膜,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电池盖板结构。
进一步的,电池还包括电芯,盖板上的正极柱结构和负极柱结构分别与所述电芯连接,所述正极柱结构与电芯的连接线上设置有熔断区,当所述盖板和所述负极柱结构连通时,所述熔断区被熔断。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受热时破坏防爆膜的电池盖板结构及电池。电池盖板结构包括盖板、第二热变形件和防爆膜,第二热变形件包括固定端和与所述固定端连接的变形端,所述第二热变形件受热后,所述变形端变形翘曲;所述防爆膜设置于所述盖板;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盖板的内侧面,位于所述防爆膜的一侧,所述变形端朝向所述防爆膜,所述变形端受热时变形翘曲戳破所述防爆膜。在电池出现故障后,电池内部的温度升高,变形端受热变形后直接戳破防爆膜释放压力,不需要等产气助剂在受热后产生气体增大压力将防爆膜冲破。第二热变形件不仅对电池内部温度升高更敏感,而且整体的反应时间大大缩短,降低了高气压带来的爆炸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里的电池盖板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盖板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3的第二热变形件的变形部变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926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