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蓄热式加热炉烧嘴自动切换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92444.0 | 申请日: | 201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73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陶丽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09 | 代理人: | 陈农 |
地址: | 31002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蓄热 加热炉 自动 切换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蓄热式加热炉烧嘴自动切换控制器,属于加热炉烧嘴的自动切换装置技术领域,主要应用于冶金、机械等行业中。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显,成为了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节约能源尤其是降低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成为世界各国应对能源危机与环境恶化的有效手段。蓄热式燃烧技术,又称高温空气燃烧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率先在发达国家推广的一项新型的燃烧技术,它具有高效烟气余热回收、空气和煤气预热温度高以及低氮氧化物排放的优越性,主要用于钢铁、冶金、机械、建材等产业中,并已出现迅猛发展的势头。但现有的蓄热式烧嘴体积大,其控制器均集成在加热炉总控制系统中,该总控制系统控制装置多,在运行过程中需要频繁切换,导致故障率高,给操作者在运行和检修过程中带来诸多不便,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实现对蓄热式烧嘴就地独立控制的自动切换控制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控制系统简单、运行稳定、故障率低的、能实现对蓄热式烧嘴就地独立控制的新型蓄热式加热炉烧嘴自动切换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蓄热式加热炉烧嘴自动切换控制器,包括单片机、I/0接口芯片、键盘与显示,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AD转换电路、烧嘴换向阀、参数检测限位装置以及一个控制驱动回路,所述单片机与控制驱动回路、I/0接口芯片、AD转换电路均连接;控制驱动回路与烧嘴换向阀连接,烧嘴换向阀与所述参数检测限位装置连接,所述参数检测限位装置与所述AD转换电路连接;所述I/0接口芯片与所述键盘与显示连接。单片机接收由键盘与显示通过I/0芯片输入的指令信号,向控制驱动回路发出相应的行动指令,由控制驱动回路控制烧嘴阀门完成自动换向等相关动作,能够实现控制器对蓄热式烧嘴实现就地独立地控制。参数检测限位装置主要包括若干个传感器、限位开关,用于配合监测所述烧嘴换向阀,实现限位断开功能,充分保障控制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
所述烧嘴换向阀采用ST电动执行器或电磁阀。进一步解决了传统烧嘴在运行过程中需要频繁切换,导致烧嘴故障率高的技术问题,增加了新型蓄热式加热炉烧嘴自动切换控制器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所述单片机上还连接有扩展外存储器、EPROM存储芯片。
所述扩展外存储器与所述EPROM存储芯片连接。
所述EPROM存储芯片与所述AD转换电路连接。
还设置有信号发生器,所述信号发生器与所述控制驱动回路连接。信号发生器为脉冲信号发生电路,检测到脉冲信号即触发电路需要进行下一轮的触发动作,实现烧嘴控制器故障检修及调试过程中的温控回路正常导通,实现控制驱动回路的单调动作。
在运行过程中,参与控制的仪表大大减少,控制系统简单,仅有温度传感器、自动切换控制器和脉冲烧嘴换向阀,省略了大量昂贵的流量、压力检测控制机构,大大降低了系统的造价。由于蓄热式烧嘴换向控制由上位机集中控制更改为向单烧嘴的独立自动换向控制,单烧嘴的换向故障不会导致整个工业炉控制系统的停机,从而降低工业炉的换向故障率。利用蓄热式加热炉自动换向控制器的加热炉控制系统通过信号发生器检测脉冲信号即触发控制驱动回路动作,采用脉冲控制烧嘴,在生产过程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烧嘴只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满负荷工作,一种是不工作或者小火工作,只是通过调整两种状态的时间比进行温度控调节,需要低温时仍然保证烧嘴工作的最佳燃烧状态,从而提高了对流传热的热效率,提高了窑内温度场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实现单一控制回路对烧嘴换向阀的就地独立控制,控制器控制系统更加精简,降低控制系统造价;控制器使用稳定、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降低能耗,提高炉内温度场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未经中国联合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924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厨具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公共交通场所的智能储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