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电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91372.8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7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郭芬明;黄振;郭方祥;朱琳;刘为民;孙向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中艾瑞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H05B3/42;H05B3/02;H05B3/0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80 | 代理人: | 袁兴隆 |
地址: | 212219 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电加热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油田稠油开采领域的一体化电加热器。
背景技术
电加热技术是油田稠油开采工艺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重要的配套设备装置,油层从低温至高温,井下加热升温,井口不断注入的空气为升温介质,让原油在油层内被加热、达到工艺要求温度点燃烧、由地面自动化控制与监测系统、控制地层原油温度,从而降低稠油粘度而被采出,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稠油开采工程技术中,原先使用的电加热器均采用电热管作为发热体,体积大、长度长,在同等空间、同等工艺要求内、由电热管组成的加热设备、如需达到工艺要求温度、电热管发热量必须很大,如要求制造大功率的电加热器,体积长度不可变的情况下,电热管的散热面积小、导致电热管的表面负荷大,那么电热管就易损、且现场不利于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体化电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接线腔、发热体、散热器和法兰,所述接线腔一端与法兰焊接,另一端由密封胶绝缘密封;发热体包括冷端和发热端,冷端与法兰固定连接;散热器固定发热体形成热源,散热器顶端与法兰固定连接。
所述发热体冷端设置有连接头,连接发热体延长线。
一体化电加热器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由法兰固定,连接传感器引出线。
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地层井下点火器的单位体积发热功率,实现点火器的大功率、小型化、长寿命的性能指标,进而实现带压上提、下放电加热点火器的工艺技术,促进油气开采技术的推广应用。与目前使用的各类电热管式加热点火器相比,在相同点火功率(50kw)条件下,本实用新型的成品体积可减小约1/5,单位体积发热功率提高10~15%,使用寿命提高30%~50%。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接线腔—1、发热体—2、发热端—2-2、冷端—2-1、散热器—3、法兰—4,密封胶5、连接头—6,发热体延长线—7、第一温度传感器—8、第二温度传感器—9、传感器引出线10、固定架11。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一体化电加热器,包括接线腔1、发热体2、散热器3和法兰4,接线腔1一端与法兰4焊接,另一端由密封胶5绝缘密封。发热体2包括冷端2-1和发热端2-2,冷端2-1与法兰4固定连接。散热器3为金属不锈钢圆管,其顶端与法兰4固定连接。散热器3固定发热体形成热源,同时具备散热功能,管壁线切割不对称、可平行腰圆孔,发热体2的热量由内而外散发、由管道内的气体流量,带走热能,注入井下油层。
发热体冷端2-1设置有连接头6,连接发热体延长线7。
一体化电加热器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8和第二温度传感器9,第一温度传感器8和第二温度传感器9由法兰4固定,连接传感器引出线10。第一温度传感器8检测冷端2-1温度即超温保护信号,测温点位于加热器的上端,确保发热体不过热受损。第二温度传感器9检测发热端2-2温度即温度控制信号,控温点位于加热器的末端。
一体化电加热器还包括固定架11,固定架11为杆件和支撑组成的单层/多层框架结构,发热体按适当螺距间距均匀安装在固定架的各层框架上。发热体2的长度相同,以使各相发热功率相当;预留适当间距,以便通风,传热、散热。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中艾瑞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中艾瑞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913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气水三相驱替可视化实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滑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