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极片的前分切后辊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90062.4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6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白科;谢佳;郭娜娜;凌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04 | 分类号: | H01M4/04;H01M4/13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41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前分切后辊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锂电池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极片的前分切后辊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中,普遍是将极片先辊压后分切,如中国专利CN106099035A公开的锂离子电池极片连续成套自动生产线的辊压分切系统,但是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过程中,极片涂布方式纵向为连续涂布,横向为敷料区与空箔区交替,采用先辊压后分切工艺就容易使极片在外力作用下,两侧敷料区与中间空箔区受力不均,而形成褶皱从而造成极片报废,为此人们开始研究先分切后辊压方面的工艺和设备。
中国专利CN106505180A公开了一种电池极片的辊压装置及方法,所述辊压装置包括放卷辊组、分切机构、导向辊、辊压辊组和收卷辊组,极片由放卷辊组传出并依次经所述分切机构、导向辊和辊压辊组后由收卷辊组收起,当极片经分切机构时被切开为两极片,导向辊将两极片分开,分开后的两极片经辊压辊组辊压后传送至收卷辊组卷绕收起。该发明避免了辊压过程中在各涂膜区与相邻的空箔区之间的纵向边缘处出现褶皱,导向辊虽然可以将分切后的极片分开,但是极片横向上不在一个水平面,容易造成边缘处褶皱,另外极片分切后的毛刺或粉尘会影响辊压的合格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极片先辊压后分切时产生褶皱而造成极片报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锂电池极片的前分切后辊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标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锂电池极片的前分切后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卷轴、快速接带结构、前分切结构、除尘结构、减振结构、辊压结构、测厚装置和双收卷结构,所述放卷轴、快速接带结构、前分切结构、除尘结构、减振结构、辊压结构、测厚装置和双收卷结构依次设置在电池极片的输送路径上,所述测厚装置和双收卷结构之间也设有快速接带结构;
所述快速接带结构包括接带平台板,所述接带平台板中间位置设有单划片槽,所述接带平台板的两端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压杆,所述接带平台板的前后端均设有支撑导辊;
所述前分切结构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上刀轴和下刀轴,所述上刀轴安装有2个圆环片刀,2个圆环片刀之间的距离为3~6mm,所述下刀轴的外壁上沿圆周设有与2个圆环片刀相对应的两个切口凹槽,两个切口凹槽的中间设有刀刃厚度为3~6mm的圆刀。
所述前分切结构还包括调整辊和支撑导辊,所述调整辊设置在下刀轴的前端,所述支撑导辊设置在下刀轴的后端。
所述除尘结构包括前辊刷和后辊刷,所述前辊刷和后辊刷水平设置。
所述减振结构包括固定导辊和浮动导辊,所述浮动导辊设置在固定导辊的后上方。
所述辊压结构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上压辊和下压辊,所述下压辊的前后均设有支撑导辊。
所述双收卷结构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上收卷辊和下收卷辊,所述上收卷辊的上方设有压料辊A,所述上收卷辊的前下方设有支撑导辊,所述下收卷辊的上方设有压料辊B,所述下收卷辊的前上方设有支撑导辊。
所述前分切结构和除尘结构之间设有缓冲辊,所述缓冲辊位于前分切结构和除尘结构的下方。
所述减振结构和辊压结构之间设有缓冲辊,所述缓冲辊位于减振结构和辊压结构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工作方式:极片由放卷轴传出,经过快速接带结构,当遇到断带或者换卷时,极片穿过快速接带结构的接带平台板和压杆之间时压下压杆,用刀从单划片槽处切掉多余的极片,用胶带将两极片粘结在一起抬起压杆完成接带,如果不需要接带正常输送时,极片穿过压杆和接带平台板之间,进入前分切结构,极片经过调整辊调整好入切位置,进入上刀轴和下刀轴之间,上刀轴和下刀轴相互配合,将极片沿极片纵向方向由两敷料区之间的空箔区切下3~6mm的空箔,将极片一份为二,分切后的两极片先经过除尘结构除掉毛刺和粉尘,再经过减振结构防止极片抖动或断带,然后平稳的进入辊压结构进行辊压,辊压后的极片经过测厚装置,如果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可调整辊压结构的辊缝间隙或者辊压压力,如辊压厚度符合要求,则进入快速接带结构,当遇到断带时就需要接带,如正常输送时,则直接经过快速接带结构进入双收卷装置,通过上收卷辊和下收卷辊将两极片分别单独卷绕收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900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路由器(全千兆)
- 下一篇:用于手机的图形用户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