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脊柱穿刺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87269.6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07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淼;宁旭;庄勇;叶川;尚显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淼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90/13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赵宗海 |
地址: | 55000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伸缩杆 外弧形 轨道 滑动套环 内弧形 本实用新型 红外线射灯 定位装置 固定吸盘 脊柱穿刺 导向管 固定件 角度尺 刺穿 直尺 底座 轨道外表面 穿刺位置 定位位置 伸缩套环 身体位置 医学器械 中部位置 固定的 伸缩口 上端 记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脊柱穿刺定位装置,包括内弧形轨道、外弧形轨道、伸缩套环、角度尺、直尺、固定吸盘、刺穿导向管、红外线射灯装置、伸缩杆、固定件、底座和滑动套环,伸缩杆设置于底座上方,固定件设置于伸缩杆的伸缩口侧部,伸缩杆上端呈“L”形且连接外弧形轨道,滑动套环套设于外弧形轨道上,内弧形轨道中部位置连接于滑动套环内侧,内弧形轨道和外弧形轨道外表面分别敷设有角度尺,本实用新型易于安装和操作,其调节功能可适应患者不同的身体位置高度,角度和直尺可便于记录和再次定位穿刺位置,固定吸盘提高固定的稳定性,红外线射灯装置辅助刺穿导向管定位位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脊柱穿刺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脊柱穿刺定位过程中,如椎间孔镜的穿刺定位过程,需要在X光片指导下定位穿刺位置,该过程对于术者来说学习曲线陡直,不易掌握,需要多次手术观摩及实践练习,且即使是熟练的术者,仅凭手感经验也会出现穿刺误差。所以在穿刺定位过程中,往往需要多次拍片才可使穿刺针头进入椎管内的椎间盘突出位置,不仅耗费时间长,且会增加患者及术者的X射线放射剂量,增大手术风险。目前还有较先进的电脑导航技术,但电脑导航系统价格昂贵,术者学习成本也高。在专利申请号为201520338952.4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脊柱穿刺定位装置,使用该脊柱穿刺定位装置也仅需为患者拍摄一张正位X光片和一张侧位X光片,可大大减少患者和术者的X射线放射剂量。且使用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与患者接触定位,使穿刺定位简单、快捷、有效,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另外,该装置并不受患者呼吸等微小动作的影响,且即使患者有较大的身体移动,也可以快速重新定位,无需反复拍片重新确定穿刺位置。然而本装置用于定位的过程中并不能掌握到定位的角度和位置信息,且定位过程中定位稳定性不够,容易造成穿刺过程中装置便宜,影响治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柱穿刺定位装置,用于解决穿刺定位装置不能够计算角度位以及位置准确数字信息的问题,方便医生记录在案,便于复诊等再一次快速确定位置的需要,且设置的固定吸盘,方便装置固定于患者身体,防止治疗偏差。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脊柱穿刺定位装置,包括内弧形轨道、外弧形轨道、伸缩套环、角度尺、直尺、固定吸盘、刺穿导向管、红外线射灯装置、伸缩杆、固定件、底座和滑动套环,所述伸缩杆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伸缩杆的伸缩口侧部,所述伸缩杆上端呈“L”形且连接所述外弧形轨道,所述滑动套环套设于所述外弧形轨道上,所述内弧形轨道中部位置连接于所述滑动套环内侧,所述内弧形轨道和所述外弧形轨道外表面分别敷设有所述角度尺,所述内弧形轨道和所述外弧形轨道的两端都分别设置有所述伸缩套环,所述直尺设置于所述伸缩套环内,所述直尺内端设置有所述固定吸盘,所述刺穿导向管滑动设置于所述内弧形轨道上,所述红外线射灯装置设置于所述刺穿导向管上;
优选的,所述内弧形轨道和所述外弧形轨道均呈四分之一圆弧状;
优选的,所述外弧形轨道的弧半径大于所述内弧形轨道的弧半径;
优选的,所述滑动套环内表面设置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红外线射灯装置与所述刺穿导向管平行设置。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调节移动时,直尺的内端以及刺穿导向管的内端都指向同一中心点,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拍摄的一张正位X光片和一张侧位X光片,并使用内弧形轨道和外弧形轨道接触定位,固定吸盘用于固定装置于患者,防止穿刺过程中出现位置偏差影响穿刺工作的稳定性;同时红外线射灯装置的红外线用于辅助刺穿导向管定位位置,进一步防止了穿刺工作的偏差,保证了治疗的有效性;其角度尺和直尺可用于定位后记录位置信息,便于后期复诊等方便查阅和再次定位,节约了复诊的时间,提高了病情的治疗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淼,未经刘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872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