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视化沉淀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87036.6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96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甲;刘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盛坤泰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0 | 代理人: | 余长江 |
地址: | 10014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视化 沉淀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废水净化,具体涉及一种可视化沉淀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环保技术领域中,对于废水净化,沉淀是常见的处理方式。大部分的废水净化工艺中,沉淀池或沉淀箱是必不可少的设备。
现有的沉淀设备可选多种方式实现不同程度的固液分离,比如,加入废水后,经一段时间沉淀后,可以采用溢流方式分离上层清液,底流的沉淀物则通过排污管道排出;还可以直接在沉淀设备的上部连通管道,在通过引流泵抽取上层清液。然而,不管是采用溢流方式,还是管道抽取方式,上层清液的排放高度或深度都是固定的,不够灵活。
另外,采用在设备上部连通管道的方式抽取上层清夜时,一旦设备中底层沉淀物厚度达到开设的连通管道的位置时,就无法在抽取清液,且有可能使沉淀物进入引流泵,导致引流泵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视化沉淀分离装置,能够实时观察沉淀物厚度,并根据沉淀情况灵活调整清液的抽取分离高度,尤其适用于对悬浮物含量较低的溶液进行沉淀处理。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视化沉淀分离装置,包括:
一钢结构框架;
嵌设于所述钢结构框架的一箱体;所述箱体至少一侧的外壁设有液位观察组件;
一管道泵,其入口连接一抽水管;
一管口升降装置,连接抽水管的管口,用以调节所述管口距离箱体底部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形状为长方体或圆柱体。
进一步地,所述液位观察组件包括设置于箱体外壁,在距离箱体底部不同高度设置的多个透明观察窗。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液位观察组件包括:设置于箱体外壁的一或多个液位计。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清砂门。
进一步地,所述抽水管为柔性管。
进一步地,所述管口升降装置为一卷扬机,该卷扬机的卷筒钢丝绳或链条与抽水管的管口连接。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管口升降装置为液压提升装置或气动提升装置。
进一步地,在钢结构框架中,于箱体的一侧形成有一泵房,所述管道泵设置于该泵房中。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观察直观地确认沉淀厚度,从而以管口升降装置灵活调整抽水管的取水深度,提高箱体利用率高;其操作简单,并且箱体嵌设于钢结构框架,构成撬装化设备,提高设备的集成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可视化沉淀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可视化沉淀分离装置,包括:
钢结构框架1;
嵌设于钢结构框架1的箱体2;在箱体2至少一侧的外壁上有距离箱体底部不同高度设置的多个透明观察窗,作为液位观察组件的。如图,透明观察窗为圆形玻璃视窗,通过法兰固定,用来观察沉淀厚度;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箱体外壁设置一或多个液位计作为液位观察组件。
箱体2的底部设有清砂门。一侧设有入水管路,上流的需进行沉淀处理的废水从入水管路进入箱体2内部。
管道泵5,其入口连接抽水管3;
作为管口升降装置的卷扬机4,采用电动控制,连接抽水管3的管口,用以根据观察得知的沉淀厚度上下调节管口距离箱体2底部的高度。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液压提升装置或气动提升装置代替卷扬机,由于这两种提升装置均为机械领域常见设备,其结构及原理不再赘述。
如图,箱体2的形状为长方体,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选用圆柱体或其他柱体形状的箱体。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盛坤泰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盛坤泰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870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