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炉炼钢用废钢斗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85136.5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2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赵定国;王书桓;郝华强;艾立群;刘善喜;薛月凯;陈建军;倪国龙;李晨晓;周朝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理工大学;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3123 | 代理人: | 吴风江 |
地址: | 063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炉 炼钢 废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炉炼钢与精炼应用领域,特是涉及一种转炉冶炼兑铁前对废钢进行预热的转炉炼钢用废钢斗。
背景技术
顶吹转炉炼钢过程中原料主要为高温铁水,同时配加一定比例的废钢,传统冶炼中废钢比一般为10%左右。
近十年来我国钢铁产量飞速增长,连年保持世界第一,目前产能已经出现过剩,同时随着各行业钢铁材料服役期的逐渐来临,废钢量也逐年攀升,可预计的未来十年,也将是废钢量飞速增长的时期。如何高效利用废钢将是钢铁厂回收处理消纳废旧资源的重要课题。现有转炉大量使用废钢,减少铁水用量,提高废钢比,将使转炉热量不足,吹氧冶炼不顺,因此通过废钢斗兑入转炉内的废钢量受限。西德于1978年在顶底吹转炉炉底吹入煤粉,使废钢比达到60%,之后又在转炉内第一次使废钢比达到100%,称为KS炼钢法;苏联也有类似KS法的转炉冶炼方法,废钢比可达50~70%;日本住友金属于1985年成功地在顶底吹转炉内进行STB法全废钢的冶炼试验;我国宝钢为了充分利用转炉生产能力、解决铁水供应不足、探索提高废钢比的目的,曾在转炉上作了减矿石加焦炭试验,也提高了废钢比。上述这些实验均是在转炉内加入焦炭或煤,底吹氧气后兑入冷态废钢,以及在后期冶炼时再加入块煤或喷煤粉来进一步提高热量。
在转炉内加入焦炭或煤,底吹氧气后兑入冷态废钢,以及在后期冶炼时再加入块煤或喷煤粉来进一步提高热量的方式操作麻烦、周期较长,效果不太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转炉炼钢用废钢斗,采用本实用新型废钢斗,可以在废钢斗内预热废钢,提高转炉废钢比,同时因为是在转炉吹氧冶炼的同时,在炉外进行预热,不影响转炉冶炼周期。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炉炼钢用废钢斗,包括废钢斗主体,废钢斗主体由外壳和内衬组成,外壳为钢制结构,内衬为蓄热耐火材料层结构,预热废钢的高温热量蓄积在废钢斗内,耐火材料内衬里嵌有烧嘴,烧嘴内通入可燃性燃烧气体,燃烧气体燃烧并吹入废钢斗内,对废钢进行预热,废钢斗内的废钢中配有在预热初期起到助燃作用的煤块,废钢斗上部设有用于密封、隔热的斗盖,斗盖上装有测温用热电偶。
进一步,在废钢斗两侧的内衬上分别镶嵌3~6排烧嘴,在废钢斗底部内衬上分别镶嵌5~10排烧嘴。
进一步,烧嘴内的燃烧气体为转炉煤气或高炉煤气与氧气。
进一步,废钢斗内配有的煤块粒度为3~6mm。
进一步,煤块总质量占废钢总质量的0.5~5.0%。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可对废钢快速预热,提高废钢入炉温度,增加转炉废钢比,减少转炉造渣料消耗,节约部分能源;2)转炉吹氧冶炼期间,同时在炉外进行预热,不增加转炉冶炼周期;3)提升废钢利用价值,合理利用废弃资源,减少废钢堆砌排放及环境污染。该废钢斗适用于现有钢铁厂炼钢设备的技术改进。
附图说明
图1为转炉炼钢用废钢斗断面图。
图1中, 斗盖1、 耳轴2、 外壳3、内衬4、煤块5、废钢6、热电偶7、烧嘴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中的条件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做进一步的调整。
实施例1
一种转炉炼钢用废钢斗,它是一种可预热的新型废钢斗,其结构见图1,由斗盖1、外壳3、内衬4等组成;外壳3为钢制结构,内衬4是废钢斗的预热装置,为蓄热耐火材料层结构,内衬4可保证预热废钢的高温热量蓄积在废钢斗内,内衬4里嵌有烧嘴8,在废钢斗两侧内衬各镶嵌三排烧嘴8,在底部内衬4均镶嵌五排烧嘴8,烧嘴8内通入可燃性燃烧气体,气体为转炉煤气,可以燃烧并吹入废钢斗内,对废钢进行预热,位于废钢斗内的废钢6里配有一定量的煤块5,煤块5粒度为3~6mm,煤块总质量占废钢总质量的0.5%,在预热初期起到助燃的作用,废钢斗上端有斗盖1,斗盖1用于密封、隔热,斗盖上装有测温用热电偶7。废钢斗上部设有便于提拿的耳轴2。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理工大学;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华北理工大学;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851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炉炼钢用新型氧枪
- 下一篇:基于拆除AOD炉炉衬的移动除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