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不锈钢管取管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483502.3 | 申请日: | 2017-05-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5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 发明(设计)人: | 陈高云;杨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高云 |
| 主分类号: | B25B27/00 | 分类号: | B25B27/00;F28G3/10 |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42109 | 代理人: | 沈军 |
| 地址: | 435000 湖北省黄***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不锈钢管 取管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工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效不锈钢管取管器。
背景技术
当前,在对换热器中的换热管进行固定时,操作如下:先将换热管穿插在管板上,然后对换热管的管口进行膨胀处理,最后将膨胀处理后的换热管与管板焊接为一体,从而确保了换热管的稳定安装。然而,当某些换热管出现故障时,难以将换热管从管板中取出。由于换热管端头的管口经过扩管处理,并且与管板焊接为一体,现有的拔管器无法将换热管从管板中分离,只能采用磁力钻进行手工操作取管,但是在取管的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因管板一般采用立式布置的复合管板或不锈钢管板,在管板中穿插卧式布置的换热管,在手工操作时,难以确保磁力钻在取管工作时的稳定性,并且操作空间狭小,费时费力,对管板及管板上其它换热管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有的拔管器无法实现换热管与管板的分离,而手工操作磁力钻进行取管时,存在难以确保磁力钻工作时的稳定性,操作空间狭小,费时费力,并会对管板及管板上其它换热管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的问题,为此提供一种高效不锈钢管取管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一种高效不锈钢管取管器,其特征是:由同轴布置的连接头、调节螺杆和平衡杆以及旋转推进式刀具依次组装而成;所述连接头用于实现与驱动装置上的套筒相对接;在调节螺杆上装有至少一个调节螺母;在平衡杆的侧壁上设有沿圆周均布的“人”形刀口,其中相邻的两个“人”形刀口之间设有螺旋形的排槽;所述旋转推进式刀具用于实现对不锈钢管内壁上的结垢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头呈四边形结构或六边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调节螺杆上装有两个贴合在一起的调节螺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旋转推进式刀具由双刃刀头和丝杆组成,在平衡杆上开设有与丝杆相匹配的丝孔;所述双刃刀头与丝杆为一体式连接结构或通过丝扣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在使用时,随着取管器向管内的推进,先由旋转推进式刀具对管壁上的结垢进行清理,再由“人”形刀口对管壁进行清理,从而实现了不锈钢管与管板的分离,这在操作上简单方便,实现了在狭小的空间中进行灵活操作,省时省力,并且不会对管板及管板上其它完好的换热管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头,2—调节螺杆,3—平衡杆,4—旋转推进式刀具,4a—双刃刀头,4b—丝杆,5—调节螺母,6—“人”形刀口,7—排槽,8—丝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高效不锈钢管取管器,由同轴布置的连接头1、调节螺杆2和平衡杆3以及旋转推进式刀具4依次组装而成;所述连接头1用于实现与驱动装置上的套筒相对接,连接头1呈四边形结构或六边形结构;所述调节螺杆2上装有两个贴合在一起的调节螺母5,通过调节螺母5调节取管器的给进量,并且两个调节螺母5之间构成互锁,用以防止取管器工作时调节螺母5在调节螺杆2上的位置发生相对移动;在平衡杆3的侧壁上设有沿圆周均布的“人”形刀口6,其中相邻的两个“人”形刀口6之间设有螺旋形的排槽7,排槽7用以排除取管时清理的渣屑;所述旋转推进式刀具4用于实现对不锈钢管内壁上的结垢进行清理。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推进式刀具4由双刃刀头4a和丝杆4b组成,在平衡杆3上开设有与丝杆4b相匹配的丝孔8;所述双刃刀头4a与丝杆4b为一体式连接结构或通过丝扣相连接。如图所示,双刃刀头4a在对不锈钢管内壁上的结垢进行清理时,还用于存储清理时脱落的结垢,从而使得结垢不会对后侧平衡杆3在不锈钢管内的跟进造成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高云,未经陈高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835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销钉装配治具
- 下一篇:一种滚针保持架成型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