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清洗机构及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82927.2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79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唐卫军;张昕;潘吉源;朱俊伍;解天宝;张丹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信诺泰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23 | 分类号: | B08B9/023;B08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龙礼妹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洗 机构 检测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清洗机构及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医用试剂吸液针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当医用试剂吸液针向下吸完试剂后,在向上运行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清洗部件本体,清洗部件本体内部的清洗液由进液孔进入清洗池,对吸液针的外壁进行清洗后由出液孔流出。整个过程为了保证清洗液不从除出液孔之外的间隙流出清洗部件本体,在清洗池上下各设计安装了采用硅胶或氟橡胶制成的密封圈,用以对清洗液进行密封。
现有技术中的清洗部件本体由于吸液针在和密封圈的长期摩擦中外表面容易形成划痕,从而形成挂液,因此在密封圈周围及其密封间隙中容易残留废液,形成交叉污染。而且安装密封圈的清洗部件本体加工难度非常大,由于密封圈结构尺寸都很小,安装密封圈的环形槽加工检验都非常麻烦,因此密封圈的安装、更换非常困难;同时吸液针在上下运动时要和密封圈接触、摩擦,使得密封圈产生磨损,密封失效,需要定期更换,尤其在吸液针的下端尖部进入清洗池完成清洗后,再次向下运动时,吸液针和下方的密封圈就有“脱开、再进入”的过程,容易造成下方的密封圈破损。因此急需要研发一种用于清洗吸液针的清洗机构。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洗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易形成交叉污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洗机构,包括:清洗部件本体和相对于所述清洗部件本体上下移动的针管,且所述针管贯穿所述清洗部件本体;
所述针管外壁与所述清洗部件本体之间的间隙设置为0.1mm~0.5mm;
所述清洗部件本体内部设置有用于清洗液进入的进液通道和用于清洗液流出的出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出液通道之间设置有清洗容器,且所述清洗容器分别与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出液通道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清洗部件本体内部设置有用于所述针管通过的第一通孔,所述清洗容器内部设置有用于所述针管通过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重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针管的表面、所述第一通孔的表面和所述第二通孔的表面均为光滑表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进液通道的底端高度高于所述出液通道的顶端高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清洗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针管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针管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清洗机构还包括用于抽液的泵体,所述泵体与出液通道相连。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清洗机构还包括用于储存清洗液的储液箱,所述储液箱与所述进液通道相连。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泵体的抽液压力为0.5kg/cm2-4kg/cm2。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针管的运动速度为40mm/s~55mm/s。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易形成交叉污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清洗机构,所述清洗机构固定设置在检测设备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洗机构及检测设备具有如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洗机构,包括清洗部件本体和相对于清洗部件本体上下移动的针管,且针管贯穿清洗部件本体;针管外壁与清洗部件本体之间的间隙设置为0.1mm~0.5mm;清洗部件本体内部设置有用于清洗液进入的进液通道和用于清洗液流出的出液通道,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之间设置有清洗容器,且清洗容器分别与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连通。在清洗过程中,清洗液通过进液通道进入到清洗容器中对针管进行清洗,与此同时清洗液还能够通过出液通道流出,不会使清洗液残留于清洗容器内部;又由于针管外壁与清洗部件本体之间的间隙设置为0.1mm~0.5mm,不仅能够使液体在针管外壁形成水珠,而且还能利用液体表面张力,使液体在间隙中形成液体密封膜,防止液体渗漏;因此清洗机构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在使用的过程中避免清洗液形成挂液,从而解决了易形成交叉污染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信诺泰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信诺泰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829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卧式发酵罐移动式CIP清洗系统
- 下一篇:一种灌针清洗灭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