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业硅炉外精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79300.1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1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丁为民;林祖徳;周继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怒江宏盛锦盟硅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3/037 | 分类号: | C01B33/037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53110 | 代理人: | 董建国 |
地址: | 673100 云南省怒***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硅炉外 精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硅炉外精炼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硅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子、化工等行业,其传统的生产方式是将硅石与碳质还原剂等置于矿热炉内,通过电极的加热,由电热法得到含有多种杂质的硅溶液。这些杂质的存在严重影响工业硅的质量和实用价值,因此需要通过工业硅的炉外精炼装置对矿热炉内得到的硅溶液进行吹气除杂。而炉外精炼装置的吹气效率以及硅溶液的温度直接影响到造渣除杂的效果。目前的技术大多是通过加热装置给装置内加热来解决温度控制的问题,如通过电控单元和磁控管的微波加热。由于现有的炉外精炼装置多为敞口,吹气时,大量热量从敞口的装置散失,再而装置体表也有部分热量损失,大量热量损失造成能源浪费,并且也使装置内的温度不易控制;再者,由于吹气时吹入的气体温度低,硅溶液直接受其影响,达不到最佳的反应温度,因此硅溶液造渣的效果达不到最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工业硅炉外精炼装置热量损失造成资源浪费以及吹入气体温度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工业硅炉外精炼装置,可以利用从装置口散发的热量来提高吹入气体温度,以节约资源,提高反应效率。
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工业硅炉外精炼装置,包括包体、精炼槽、电控单元、磁控管、供气站、吹气元件、顶盖,所述包体开口上设置有顶盖,所述磁控管为微波源,分布在包体内壁上,所述吹气元件安装在包体的底部,所述供气站与吹气元件通过导管相连接,本发明的一种工业硅炉外精炼装置还包括通气空腔和排气口,所述包体的侧壁包括包体内壁和包体外壁,所述包体内壁和包体外壁之间设置有通气空腔,通气空腔与精炼槽相连通,所述排气口穿过包体外壁连接着通气空腔,所述供气站与吹气元件之间的一段导管设置在通气空腔内。
优选地,所述供气站与吹气元件之间的导管设置有一截导热管,导热管布置在通气空腔内。
优选地,所述顶盖包括支撑部件、活动盖和隔断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中间镂空,设置成环形,安装在包体外壁上端;所述隔断部件中间镂空,隔断部件包括设置在隔断部件下面延隔断部件中间镂空边缘设置有空心柱体,隔断部件安置在支撑部件上,两者之间设置有多个弹簧,两者侧面还安装有搭扣,空心柱体从支撑部件的中间镂空处穿过;所述活动盖安置在空心柱体内,其直径与空心柱体的内径相等,所述空心柱体内部设置有凸起部位,活动盖支撑在该凸起部位上。
优选地,所述空心柱体的正下方的包体内壁的顶端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大小及形状与空心柱体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气空腔的设计,一方面增加了装置的保温性,减少装置表面散热损耗,另一方面通气空腔内的高温可以加热导热管内的气体,使得精炼槽内吹入的气体为高温气体,既重复利用了资源,又尽可能解决了吹气精炼时所导致的硅溶体温度下降的问题。本发明顶盖的设计,可以防止包体进行倾倒时硅熔体洒出包体或倒入通气空腔;凹槽的设计,使支撑部件和隔断部件接触得更加紧密,防止侧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图1的俯视图。
其中:1、包体,2、精炼槽,3、电控单元,4、磁控管,5、供气站,6、吹气元件,7、顶盖,8、包体内壁,9、包体外壁,10、通气空腔,11、导热管,12、排气口,13、支撑部件,14、活动盖,15、隔断部件,1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工业硅炉外精炼装置,包括包体1、精炼槽2、电控单元3、磁控管4、供气站5、吹气元件6、顶盖7,所述包体1开口上设置有顶盖7,所述磁控管4为微波源,分布在包体内壁8上,所述吹气元件6安装在包体1的底部,所述供气站5与吹气元件6通过导管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气空腔10和排气口12,所述包体1的侧壁包括包体内壁8和包体外壁9,所述包体内壁8和包体外壁9之间设置有通气空腔10,通气空腔10与精炼槽2相连通,所述排气口12穿过包体外壁9连接着通气空腔10,所述供气站5与吹气元件6之间的一段导管设置在通气空腔10内。
所述供气站5与吹气元件6之间的导管设置有一截导热管11,导热管11布置在通气空腔10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怒江宏盛锦盟硅业有限公司,未经怒江宏盛锦盟硅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793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弹舵面控制机构
- 下一篇:一种盐田塑料苫布自动收卷铺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