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漏水检测线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478370.5 | 申请日: | 2017-05-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6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 发明(设计)人: | 冯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祥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3/16 | 分类号: | G01M3/1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漏水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漏水检测线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机柜服务器的漏水检测线。
背景技术
在检测管路、地面或相关场所是否漏水时,一般采用两个金属电极或者裸露的两根金属线作为感应设备安装在检测场所。当有液体泄漏并流到检测范围内时,会使两根金属线之间短路,从而触发报警。
目前,现有的漏水检测线缆包括绝缘骨架和以螺旋方式缠绕在绝缘骨架上的两根金属线,绝缘骨架通常采用刚性材料制成,导致漏水检测线缆无拉伸性和柔韧性,致使漏水检测线缆只能铺设在平整的检测场所,不能随意改变角度。通常在铺设漏水检测线缆时,采用胶带将漏水检测线缆粘附于检测场所,若漏水检测线缆因加工工艺不到位,两根金属线极易从绝缘骨架上脱落或直接相接触,而发生短路,造成误报等问题。且由于两根金属线裸露在外,容易因积尘太多,导致短路,而发生误报。同时,此类漏水检测线缆因两根金属线裸露在外,易受到金属器械的干扰,无法适用于机柜服务器等场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漏水检测线,旨在得到一种小巧、防脱落、防积尘的漏水检测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漏水检测线,包括:
保护套,该保护套内部形成有一空腔,所述保护套的侧壁还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若干空隙;及
传感线,所述传感线包括第一传感线和第二传感线,所述第一传感线和第二传感线均容纳于所述空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感线包括第一内芯和套设于第一内芯外表面的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开设有若干空隙;所述第二传感线包括第二内芯和套设于第二内芯外表面的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开设有若干空隙。
可选的,所述第一内芯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内芯的直径。
可选的,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厚度,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或第二保护层的厚度范围为0.2~0.4mm。
可选的,所述保护套的侧壁的厚度范围为0.5~1mm。
可选的,所述保护套具有柔性结构。
可选的,所述漏水检测线的直径范围为2~5mm。
进一步地,所述漏水检测线还包括辅助线,所述辅助线容纳于所述空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线、第一传感线、及第二传感线以螺旋方式相互缠绕。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线包括导电内芯和套设于导电内芯外表面的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保护套开设有空腔,第一传感线和第二传感线容纳于空腔内而难以从保护套的空腔脱离,使得漏水检测线在安装过程中杜绝了第一传感线和第二传感线从空腔脱落的现象。且,将第一传感线和第二传感线容纳于空腔内,可防止灰尘通过保护套沉积到第一传感线和第二传感线的表面,从而防止第一传感线和第二传感线因灰尘造成直接接触而短路,发生误报。进一步地,保护套开设有若干与空腔连通的空隙,将本实用新型的漏水检测线应用于检测场所时,水滴可通过空隙进入空腔,进而与第一传感线和第二传感线同时接触,使得第一、第二传感线之间发生短路,从而发出报警。第一传感线和第二传感线均容纳于保护套的空腔,使得漏水检测线整体结构小巧、紧密,使得漏水检测线适用于机柜服务器等可用空间小的检测场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漏水检测线较佳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漏水检测线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漏水检测线较佳实施例的检测原理图。
附图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祥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祥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783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