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采暖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75808.4 | 申请日: | 2017-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5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冉春雨;陶进;陈淑芳;王杨洋;李爽;刘扬;孙恒;王一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H1/18 | 分类号: | F24H1/18;F24H9/18;F24H9/20;F24H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4120 | 代理人: | 周发军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暖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采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采暖炉。
背景技术
电采暖炉也称电取暖炉,全名叫电采暖锅炉,术语为电热水锅炉,电采暖锅炉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直接放热或通过热媒介质在采暖管道中循环来满足供暖需求的采暖设备,属于电热水锅炉的范畴,电能因为无噪音、无废气,是最环保、清洁的能源,特别是在其它能源不断涨价的今天,人们开始接受电采暖方式,选择了电采暖锅炉,电采暖锅炉按照加热管不同可以分为陶瓷加热管电采暖锅炉和不锈钢加热管电采暖锅炉,按照是否承压可以分为常压电采暖锅炉和承压电采暖锅炉,承压电采暖锅炉的安装使用需归技术监督部门监管,而且没常压电采暖锅炉安全,所以越来越多的单位和家庭选择了电采暖锅炉。
目前,电采暖炉虽采用电加热这种无污染的能源,但因加热过程中无法控制加热温度,造成用电浪费,特别是在一些用电紧张地区及用电高峰时段,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同时给国家电网造成一定的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采暖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机身,所述底座的底端两侧开有安装孔,所述机身的内部底端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加温室,所述机身的内部底端另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加温室,所述第一加温室和第二加温室之间固定连接有水阀,所述第一加温室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丝,所述第二加温室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加热丝,所述机身的一侧焊接有滤水室,所述滤水室的内部卡接有过滤网,所述滤水室的顶端焊接有进水管,所述第一加温室的内部底端卡接有加温室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加温室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第一加温室和第二加温室的外表面套接有保温层,所述机身的另一侧焊接有附壳,所述附壳的内部设置有水泵和储水室,所述储水室和附壳的夹缝处填充有海绵,所述储水室的顶端焊接有出水管,所述储水室的内部卡接有储水室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滤水室的底端通过水管与第一加温室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阀设置在第一加温室和第二加温室的底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加温室通过水泵与储水室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储水室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加热丝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温室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加热丝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的材质为聚氨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使用方便,通过设置有保温层,提高了保温效果,通过设置有储水室温度传感器和加温室温度传感器,便于检测该实用新型内部各处的温度,提高加热效率,同时降低了用电量,通过设置有过滤网,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有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提高了加热效率,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过滤网;2-滤水室;3-进水管;4-机身;5-出水管;6-储水室温度传感器;7-储水室;8-海绵;9-水泵;10-附壳;11-控制器;12-第一加温室;13-第二加温室;14-保温层;15-安装孔;16-底座;17-第一加热丝;18-第二加热丝;19-加温室温度传感器;20-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未经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758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