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电极组合件及刺激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72956.0 | 申请日: | 2017-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99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忠;刘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志忠;刘逸 |
主分类号: | A61N1/362 | 分类号: | A61N1/362;A61N1/05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许轲;傅婷婷 |
地址: | 210006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电极 组合件 刺激系统 电极 室间隔 心脏 刺激 本实用新型 刺激发生器 同步化 心室 心脏起搏器 医疗器械领域 电刺激脉冲 电机械活动 方向相反 极化阻抗 深部组织 输出电路 阴极阳极 组织反应 螺钉 导线体 电脉冲 纺锤状 可控性 双脉冲 右心室 双核 心肌 优选 发放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双电极组合件以及一种刺激系统,旨在用于刺激深部组织、可控性刺激两处组织和减少组织反应、极化阻抗。双电极组合件包括螺钉样电极或者纺锤状电极以及螺旋样电极;双电极组合件、刺激发生器以及导线体构成一种刺激系统。所述刺激发生器包括双脉冲输出电路(使用于心脏时简称“双核”心脏起搏器),其提供了一种新刺激方式即交替发放方向相反的电脉冲。本实用新型优选地使用于心脏室间隔,施行心脏同步化治疗;提供两种全新的心脏同步化方式:一种是分别发放左、右心室电刺激脉冲控制双心室电机械活动;另一种是刺激室间隔内阴极阳极之间心肌,使激动由室间隔扩布至双心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双电极组合件及刺激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心脏同步化治疗(CRT)方法所采用的双心室起搏系统费用昂贵且疗效远不够满意。第一,按照现有医学指南推荐的人群30-40%患者治疗无反应;第二,左心室心外膜刺激时,起搏阈值高、电能耗竭快,尚易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第三,右心室心尖部、外侧基底部心外膜起搏,有悖正常生理除极顺序,需要改进。此外,该方法需要将左心室电极放置于冠状静脉窦系统,操作繁琐且容易发生电极脱位,部分病例因为解剖原因无法成功安置导致手术失败。
近年来,全球发展了多种左心室起搏的新方法,主要为以下三种:1)左心室多部位起搏,缺陷在于电能耗竭更快且仍然需要经心外膜起搏;2)左心室心内膜起搏,缺陷在于需要穿刺房间隔,增加了手术风险,因需要经过二尖瓣口将电极植入左心室内膜面,影响二尖瓣功能,同时增加了左心室附壁血栓并发症;3)希氏(his)束或his束旁起搏,缺陷在于需要标测his束,起搏电压阈值高,电池寿命显著缩短,长期起搏的稳定性不确定,必须放置心室备份电极,并且对his束远段阻滞无效。
目前在实际操作层面,起搏左心室的方法仍然主要是经冠状静脉窦路径的心外膜起搏。
例如,中国专利CN101238996A公开的,为了刺激左心室,通过导管穿过冠状静脉窦而进入连接侧枝,从而将电极固定于连接侧枝。
再如,中国专利CN104220130A公开的,为了起搏心脏,设计有三根引线,右心房引线通过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引线通过静脉和右心房进入右心室,左心室引线通过静脉和右心房而进入冠状静脉窦,到达与左心室的游离壁相邻的区域。
又如,中国专利CN10599950A针对沿冠状静脉窦植入螺钉样电极中不容易固定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主动固定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目前左心室电极的植入方式大都为心脏的冠状静脉窦心外膜路径,不可避免地存在植入难度较大、植入后容易出现电极游离移动、起搏阈值高、QT间期延长及促发恶性心律失常等多种缺陷。
有鉴于此,如何进一步改进左心室起搏的技术以克服上述心脏同步化治疗的缺陷,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极组合件及刺激系统,其关键之处在于双刺激电极的设计和刺激发生器发放刺激脉冲模式的改进,从而能够可控性刺激深浅两处或多处组织和减少组织反应性;其可使用于心脏,提供两种全新的左、右心室同步化方式,能够提高双心室同步化治疗效果,同时减少极化阻抗,减少刺激阈值,延长刺激发生器寿命。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双电极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采用导电材料制作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呈杆状,其包括顶端,中间部和底端,在所述顶端处设有用于导引能量刺激深部组织并发挥固定作用的刺入结构,所述底端处设有固定件;所述第二电极为螺旋样电极,并且其缠绕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外围,第二电极的一端通过固定件固定,另一端朝向第一电极的顶端方向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志忠;刘逸,未经刘志忠;刘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729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神经刺激贴片
- 下一篇:一种电磁脉冲振动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