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排插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72294.7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8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超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3 | 分类号: | H01R13/63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57 | 代理人: | 杨静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用品,尤其涉及一种安全排插。
背景技术
排插即插排,指的是带电源线和插头且可以移动的多孔插座。随着科技的发展,用电设备越来越多,排插已经成为了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必需品。为了保持取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插孔的金属底座对插头的金属片夹得非常紧,通常给人们的使用造成不便,比如,需要一只手按压排插,一只手从排插上拔起插头,尤其是当手上沾有水或者拔插头时手离插头过近的情况都很容易触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排插,结构合理,外形美观,使用时只需按下按键,插头就会自动弹出,极其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排插,包括:排插壳体、按压弹起机构、插座孔位、内部元件和电源线,所述按压弹起机构包括:设于排插壳体内底面的U形承载支架、呈对勾形的杠杆、嵌装在排插壳体表面的按键以及顶杆,使用一横杆将杠杆的中部支点铰接在承载支架的U形槽内,杠杆能够以横杆为中心转动,所述杠杆的主动端固接在按键的下表面,另一端连接顶杆的底端,顶杆的顶端穿插在排插壳体上表面的通孔中,所述通孔开设在插座孔位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座孔位为两相时,通孔设置在两个孔位的中间位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座孔位为三相时,通孔设置在三个孔位的中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按键上表面中间呈凹面弧形,便于手指按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按键侧面为平滑的弧面,与排插壳体的外观保持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这种安全排插拔插头时,只需按下按键即可,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既解决了人们只用一只手拔插头不方便的问题,又避免了容易触电的危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按压弹起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较佳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设计的一种安全排插,其主要包括:排插壳体1、按压弹起机构、插座孔位3、内部元件和电源线。排插壳体1呈盒体结构,插座孔位3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插座孔位3排列在排插壳体1的上表面,每个插座孔位3内部对应安装内部元件,电源线一端引入排插壳体1并连接于内部元件。
按压弹起机构,包括:承载支架6、铰接在承载支架6上的呈对勾形的杠杆4、按键2以及顶杆5。承载支架6呈“U”形结构,其固定安装在排插壳体1的内底面上,承载支架6对应插座孔位3可以并排设置有多个。使用一根横杆7将杠杆4的中部支点铰接在承载支架6的U形槽内,杠杆4能够以横杆7为中心转动。杠杆4的主动端固接在按键2的下表面,杠杆4的另一端连接柱形顶杆5的底端,顶杆5的顶端穿插在排插壳体1上表面的通孔中,通孔开设在每个插座孔位3之间。按键2嵌装在排插壳体1的表面,按键2侧面为平滑的弧面,与排插壳体1的外观保持一致,按键2的上表面中间呈凹面弧形,便于手指按压。
本实用新型同时适用于两相插座和三相插座,当插座为两相时,通孔优选设置在两个插座孔位3的中点位置,当插座为三相时,通孔优选设置在三个插座孔位3的中心。
常态下,顶杆5从通孔伸出并略高于排插壳体1的上表面。从安全排插上拔起插头时,只需要单手按下按键2,杠杆4的主动端便随之向下运动,同时另一端带动顶杆5向上运动,顶杆5的顶端作用于与之相接触的插头底部,插头向上移动即可脱离插座,无需双手操作,操作方便又无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超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超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722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