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机防脱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72051.3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8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孙浩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浩琨 |
主分类号: | H04M1/18 | 分类号: | H04M1/18;H04M1/04;H04M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45 | 代理人: | 曹玉琳 |
地址: | 255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脱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手机配件领域,具体是一种手机防脱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用户对手机屏幕要求越来越大,大屏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双手同时才能实现正常的操作,想要单手操作起来十分困难,单手操作大屏手机过程中手机经常脱手,尤其是等公交车、坐公交车时,很多人会玩手机,公交车来到就准备上车,挤公交车时人比较多摩肩接踵、坐公交车的过程中刹车或转向时,手机更容易脱手掉落,有时甚至会将手机屏摔坏,给手机使用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防脱手装置,能有效避免操作过程中手机脱手掉落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手机防脱手装置,包括手机壳,所述手机壳上设置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连接绳,所述连接绳远离安装座的一端设置挂扣,还包括手环,所述手环上设置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若干个用于固定挂扣的第一连接柱。
所述安装座位于手机壳的底端,所述手机壳相对位于安装座的左右两侧均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靠近安装座的一端设置第二凹槽。
所述手机壳的左侧上下两端对称设置两个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远离手机壳的一端设置支撑座。
所述手机壳相对位于下端的第二连接柱下方设置与挂扣相配合的第三凹槽。
所述挂扣包括呈环形的挂扣本体,所述挂扣本体的一端设置连接杆,所述挂扣本体的另一端设置锁扣,所述锁扣的开口端向外翘起形成用于导向作用的勾臂,所述连接杆远离挂扣本体的一端设置第三连接柱,所述第三连接柱远离连接杆一端设置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环形阵列设置若干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外部套设外套筒,所述外套筒上设置与连接绳相配合的通孔,所述外套筒与连接杆螺纹连接。
对比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手环戴在手腕上,将挂扣挂在第一连接柱上,如果手机不小心脱手,连接绳连接手机,手机不会掉在地面上,能有效避免操作过程中手机从手上掉落的情况发生。
2、本实用新型第一凹槽靠近安装座的一端设置第二凹槽,优选的安装座与第一凹槽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2所示),不使用时将连接绳缠绕在手机壳上,卡在第二凹槽内,能够方便连接绳的存放。
3、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柱远离手机壳的一端设置支撑座,横放手机看视屏或玩游戏时,使手机倾斜,方便使用者观看手机,第二连接柱安装在手机的左侧,方便习惯使用右手的人用右手单手拿手机,为方便习惯使用左手的人用左手单手拿手机,也可以将第二连接柱安装在手机的右侧。
4、本实用新型手机壳相对位于下端的第二连接柱下方设置与挂扣相配合的第三凹槽,连接绳缠绕在手机壳上,缠绕连接绳后如果不将连接绳的自由端进行固定,连接绳容易缠绕打结,使用时不方便取直,将挂扣挂在第二连接柱上,将连接绳的自由端进行固定。
5、本实用新型挂扣包括呈环形的挂扣本体以及相互配合的连接杆、锁扣,方便使用者将挂扣从连接柱上快速取戴,并能够有效防止挂扣从连接柱上脱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手机壳的后视图。
附图3是手机壳的侧视图。
附图4是手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挂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附图5的A处放大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手机壳;11、安装座;12、环形槽;13、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2、连接绳;21、通孔;3、挂扣本体;31、连接杆;311、第二波浪面;312、第一波浪面;32、锁扣;33、勾臂;34、第三连接柱;4、手环;41、第一连接柱;42、第二连接柱;421、支撑座;422、第三凹槽;5、限位块;51、限位杆;6、外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本申请所涉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仅限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浩琨,未经孙浩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720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平井重复改造管柱
- 下一篇:测井电缆马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