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充电电烙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471905.6 | 申请日: | 2017-05-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7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陈峰;徐方媛;毛范燊;伍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K3/03 | 分类号: | B23K3/03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充电 电烙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烙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可充电电烙铁装置。
背景技术
电烙铁是电子制作和电器维修的必备工具,主要用途是焊接电路元件及导线,但是由于电烙铁导线的长度有限,移动作业时使用起来会有诸多不便,频繁插拔也会减少烙铁头的寿命;除此之外,甚至会有烫焦导线而导致触电的危险;而且导线的存在以及尖锐的烙铁头都使得电烙铁携带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希望有一种机动性更高的电烙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可充电电烙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烙铁使用受限、携带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携式可充电电烙铁装置,包括手柄1、电池组2、控制电路3、连接杆4、烙铁头5、安全套筒6和USB接口7,所述安全套筒6的一端开口,安全套筒6的另一端连接手柄1,所述手柄1内安装有电池组2和控制电路3,所述安全套筒6内设置有连接杆4和烙铁头5,所述电池组2通过控制电路3依次连接杆4和烙铁头5,连接杆4带动烙铁头5在安全套筒6内旋进旋出。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套筒6与手柄1相接端位于安全套筒6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与内螺纹相对应的连接杆4外壁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且两者之间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烙铁装置,还包括输出盒31、输出正负极32、导线33和开关34,所述USB接口7通过控制电路3串联电池组2,所述控制电路3通过导线33连接输出盒31,所述输出盒31引出输出正负极32。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34安装于手柄1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正负极32上设置有第一金属触点321。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4上设置有与第一金属触点321相匹配的第二金属触点4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金属触点321和第二金属触点41弹性连接,且第二金属触点41随连接杆4与输出正负极32相对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正负极32中的第一金属触点321与连接杆4中的第二金属触点41接触时,所述烙铁头5的头部尖端正好露出于安全套筒6,当烙铁头5尖端进入安全套筒6内或烙铁头5探出过长时,第一金属触点321与第二金属触点41均不能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组2为可充电式电池,所述USB接口7外接电源或充电宝。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1的外壁上套设有橡皮套。
进一步的,所述烙铁头5与连接杆4的相接处通过螺钉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高效,有效地解决了由于电烙铁导线的长度有限,移动作业时使用起来会有诸多不便、频繁插拔减少烙铁头的寿命的缺陷;除此之外,有效避免了电烙铁烫焦导线而导致触电的危险;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安全套筒,方便携带,减少了烙铁头的磨损,同时也能防止尖锐的烙铁头对操作者带来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连接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金属触点连接示意图;
其中:1-手柄,2-电池组,3-控制电路,31-输出盒,32-输出正负极,321-第一金属触点,33-导线,34-开关,4-连接杆,41-第二金属触点,5-烙铁头,6-安全套筒,7-USB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可充电电烙铁装置,包括手柄1、电池组2、控制电路3、连接杆4、烙铁头5、安全套筒6和USB接口7,所述安全套筒6的一端开口,安全套筒6的另一端连接手柄1,所述手柄1内安装有电池组2和控制电路3,所述安全套筒6内设置有连接杆4和烙铁头5,所述电池组2通过控制电路3依次连接杆4和烙铁头5,连接杆4带动烙铁头5在安全套筒6内旋进旋出,所述烙铁头5与连接杆4的相接处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手柄1的外壁上套设有橡皮套。
如图2所示,所述安全套筒6与手柄1相接端位于安全套筒6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与内螺纹相对应的连接杆4外壁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且两者之间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719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水冷板水嘴的钎焊结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典型人物的身份识别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