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用遮光胶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70681.7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5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周友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翔宇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8117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器用 遮光 胶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用遮光胶带。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是位于液晶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其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的视觉效果。液晶显示是被动发光元件,显示屏本身不发光,而是由其下方的背光模组照亮的,作为液晶显示器的关键零组件之一的背光模组,主要功能是向液晶显示提供充足的亮度和均匀分布的光源,使得液晶显示器能够正常显示影像。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液晶显示朝着超薄窄边框的方向发展,相应地,对背光模组的亮度及光源的分布均匀情况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遮光胶带一般设计成框形结构,包括一宽侧边和三条窄侧边,由于宽侧边更加靠近光源,其对应的显示区域容易出现亮斑或者发黄;相反的,三条窄侧边对应的显示区域容易出现亮度变暗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亮度均匀的液晶显示器用遮光胶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用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为框形结构,包括一个宽侧边和三个窄侧边,所述宽侧边和三个窄侧边均采用深色基材遮光层,所述三个窄侧边表面附着有一层荧光粉膜。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深色基材遮光层采用黑色遮光胶带,厚度为0.08mm-0.12mm。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荧光粉膜的亮度为0.0003-0.001cd/m2。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荧光粉膜采用黑色基底材料的蓝色荧光粉。
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器用遮光胶带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三个窄侧边表面覆盖一层荧光粉膜,可有效补充其对应的显示区域的光差,提高亮度,在此基础上,采用高厚度的黑色遮光胶带,可有效避免出现亮斑或者发黄;
(2)采用蓝色荧光粉,充分利用蓝光穿透能力较弱、较暗的特点,同时采用低亮度的荧光粉,尽量降低对液晶显示器正常发光造成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用遮光胶带的正视图;
图2为A-A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器用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为框形结构,包括一个宽侧边1和三个窄侧边2。
所述宽侧边1设置于靠近光源的一侧,其光照度较高且所对应区域容易出现亮斑或者发黄,因此采用深色基材遮光层。优选的,所述深色基材遮光层采用黑色遮光胶带,厚度为0.08mm-0.12mm。
三个窄侧边2设置于远离光源的一侧,一方面,为了防止出现亮斑或者发黄,因此采用深色基材遮光层;另一方面,其受到光照度较低,单纯采用深色基材遮光层容易出现光照度不够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光补偿,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所示,所述三个窄侧边2表面附着有一层荧光粉膜3。
所述荧光粉膜3亮度不宜过高,光线不宜过亮,因此优选采用黑色基底材料的蓝色荧光粉,亮度0.0003-0.001cd/m2为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翔宇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翔宇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706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光配线箱(FDB0324)
- 下一篇:可视指纹识别楼宇对讲机(SV‑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