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烹饪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69340.8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70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韩育德;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8 | 分类号: | A47J2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邹秋爽 |
地址: | 31201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烹饪 器具 | ||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锅盖,设置在锅体上,锅盖内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上设置有多个避让孔;固定结构,设置在锅盖内,固定结构包括压板以及设置在压板上的连接柱,连接柱为多个,多个连接柱和多个避让孔一一对应设置,压板抵接设置在密封圈的下侧,连接柱穿过避让孔后连接在锅盖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密封圈容易脱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密封圈固定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电压力锅为常用的家用电器。其中电压力锅的锅盖内通常设置有密封圈结构,密封圈用于锅体和锅盖之间进行密封。一些电压力锅产品采用吊挂柱结构对密封圈进行固定。例如在申请号为201020145993.9的中国专利申请中,该专利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的密封圈的固定结构,具体如图1所示,锅盖1内设置有密封圈2。密封圈2上设置有通孔,吊挂柱3从通孔穿过后向上固定于锅盖1上。然而上述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当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拉拽密封圈2后很容易将密封圈2从吊挂柱3拉拽下来,进而导致密封圈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密封圈容易脱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锅盖,设置在锅体上,锅盖内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上设置有多个避让孔;固定结构,设置在锅盖内,固定结构包括压板以及设置在压板上的连接柱,连接柱为多个,多个连接柱和多个避让孔一一对应设置,压板抵接设置在密封圈的下侧,连接柱穿过避让孔后连接在锅盖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压板上设置有多个连接柱。当固定结构将密封圈固定在锅盖内后,固定结构的位于相邻的连接柱之间的部分能够对密封圈进行支撑,即使用户不慎拉拽密封圈也不会使密封圈从固定结构上脱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密封圈容易脱落的问题。
进一步地,锅盖上设置有安装孔,连接柱穿过安装孔后向外翻折,以使连接柱固定在锅盖上。
进一步地,连接柱包括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之间的第三连接柱,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第一连接柱对应设置,第二安装孔与第二连接柱对应设置,其中,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为片状结构,第一连接柱穿过第一安装孔后向外翻折,第二连接柱穿过第二安装孔后向外翻折,第三连接柱与锅盖的内表面抵接接触。
进一步地,锅盖上设置有安装孔,连接柱穿过安装孔后,端部变形形成定位头。
进一步地,定位头通过热熔工艺形成。
进一步地,连接柱包括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之间的第三连接柱,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第一连接柱对应设置,第二安装孔与第二连接柱对应设置,其中,第一连接柱穿过第一安装孔后端部变形形成第一定位头,第二连接柱穿过第二安装孔后端部变形形成第二定位头,第三连接柱与锅盖的内表面抵接接触。
进一步地,锅盖上设置有安装孔,连接柱穿过安装孔后通过紧固件固定。
进一步地,紧固件为紧固螺母。
进一步地,连接柱包括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之间的第三连接柱,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第一连接柱对应设置,第二安装孔与第二连接柱对应设置,第三安装孔与第三连接柱对应设置,其中,第三连接柱穿过第三安装孔后通过紧固件固定。
进一步地,连接柱通过碰焊工艺连接在压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693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