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式无损检测主机盒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68922.4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8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卢永雄;李虎;王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红柿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H04M1/725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7 | 代理人: | 阳开亮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持 无损 检测 主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无损检测主机盒体。
背景技术
无损检测是指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不伤害被检测对象内部组织的前提下,利用材料内部结构异常或缺陷存在引起的热、声、光、电、磁等反应的变化,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及缺陷的类型、性质、数量、形状、位置、尺寸、分布及其变化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
无损检测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处理、渲染绘图等,这些功能要求无损检测主机的CPU处理速度更快,因此目前的无损检测主机的体积较大、成本较高。对于一些小型的手持设备无损检测主机,由于其具备完整的无损检测功能,使得采购成本也居高不下。另外,随着无损检测(NDT)和无损评估(NDE)技术的深度发展,远程服务、云检测等服务形式也在积极的发展之中。这些新型的服务形式也要求更先进的通信技术支持。
而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已经普及,现有智能移动终端的性能也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无损检测数据的处理,而且智能移动终端具备先进的通信技术支撑,可以实现远程服务、云技术等等。因此如果能够将现有的智能移动终端和无损探头进行结合,实现无损检测功能,不仅能够降低成本、便于携带,而且带有智能移动终端的无损检测主机的功能更完善,适合无损检测开发和升级,有利于无损检测的推广和技术更新。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无损检测主机盒体,旨在解决现有无损检测主机成本高、不易携带、不适应先进技术更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手持式无损检测主机盒体顶部开口形成用于插装智能移动终端的滑槽,所述盒体背面下部分向内下沉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有控制板,所述盒体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盖住盒体的背面,所述滑槽下方有一个U形槽,所述U形槽内设置有用于与智能移动终端的电源数据接口连接的连接座,所述U 形槽和盒体的空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两侧壁为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内安装有若干弹片。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侧壁开有用于操作智能移动终端的开孔,所述盒体背面上部分开有避让孔。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板包括顺次连接的外接接口电路、处理放大电路、AD 转换电路和USB通信电路,控制板还包括与所述处理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 USB通信电路连接的处理器,所述USB通信电路用于通过连接座连接至智能移动终端的电源数据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上设置有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上的线缆一端连接至所述控制板的外接接口电路,另一端连接至探头。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板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USB通信电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通过所述USB通信电路从智能移动终端的电源数据接口取电并为控制板和探头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存在一缺口,所述缺口内固定有可拆卸的分离件,所述连接接头安装在所述分离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将智能移动终端从盒体顶部插入,移动终端的电源数据接口与盒体背面的控制板连接,控制板获取到检测数据并进行处理后,发送至智能移动终端,利用智能移动终端的先进软件和硬件,便于检测中的大量数据的快速处理,降低了无损检测的成本,而且整体小巧轻便,便于手持现场无损检测;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现有移动设备的通信功能,可以进行远程声音、图像、视频和数据的传输,实现远程无损检测;另外,还可以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具有大容量的数据存储空间,同时利用便捷的数据传输接口,方便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式无损检测主机盒体的立体图。
图2是手持式无损检测主机盒体不含盖板的背面示意图;
图3是控制板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红柿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未经西红柿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689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体分析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测试阻隔抑爆材料滞留率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