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具行位斜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66991.1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4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林美才;王学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君辉塑胶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3 | 分类号: | B29C45/33;B29C33/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8 | 代理人: | 易朝晖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斜边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行位斜边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模具的行位斜边一般都装配在A板上,因此行位斜边会较长,使装拆模具麻烦,脱模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模具行位斜边结构,该模具行位斜边结构设计新颖、结构简单,装拆模具简易,模具稳定性增强,脱模效率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模具行位斜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A板及对应的B板,A板内装设前模仁,B板内装设有与前模仁对应的后模仁,前模仁与后模仁配合形成模腔,模腔侧端装设有呈水平布置的行位,行位装设于设置于B板上端的行位座上端,行位座上端装设有固定于A板上端的铲基,铲基上端装设有导向行位座的斜边。
其中,所述A板上端依次装设有面板及水口板。
其中,所述B板下端通过方铁装设有底板。
其中,所述行位上端面设置有反铲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模具行位斜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A板及对应的B板,A板内装设前模仁,B板内装设有与前模仁对应的后模仁,前模仁与后模仁配合形成模腔,模腔侧端装设有呈水平布置的行位,行位装设于设置于B板上端的行位座上端,行位座上端装设有固定于A板上端的铲基,铲基上端装设有导向行位座的斜边。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装拆模具简易,模具稳定性增强,脱模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包括有:
1——A板11——前模仁
12——面板13——水口板
2——B板21——后模仁
22——方铁23——底板
3——模腔 31——行位
311——反铲位 32——行位座
33——铲基34——斜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模具行位斜边结构,包括有A板1及对应的B板2,A板1内装设前模仁11,B板2内装设有与前模仁11对应的后模仁21,前模仁11与后模仁21配合形成模腔3,模腔3侧端装设有呈水平布置的行位31,行位31装设于设置于B板2上端的行位座32上端,行位座32上端装设有固定于A板1上端的铲基33,铲基33上端装设有导向行位座32的斜边34。
进一步的,所述A板1上端依次装设有面板12及水口板13。
进一步的,所述B板2下端通过方铁22装设有底板23。
进一步的,所述行位31上端面设置有反铲位311。
需更进一步的解释,本实用新型通过铲基33上端设置斜边34,使铲基33与行位31形成一体,行位31、斜边34和铲机33成一体更容易装拆模具,模具稳定性增强,故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装拆模具简易,模具稳定性增强,脱模效率高的优点。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君辉塑胶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未经君辉塑胶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669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倒扣和导柱的注塑件注塑模具
- 下一篇:模具抽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