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管棒材收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64862.9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1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沈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凯立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34 | 分类号: | B07C5/34;B07C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正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518 | 代理人: | 路远 |
地址: | 40226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管棒材收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声波、涡流工业化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管棒材收料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离线超声波、涡流自动化检测系统在完成管棒材检测装置检测后,管棒材将按检测结构自动分选将已检测管棒材通过拨料装置拨入相应的料框内。但是每检测一个周期即在进料台架上将存储几十根同规格管棒材,在进料台架上逐根拨到进料轨道上通过检测。检测完成后根据计算机分选确认后大多数管棒材将落入在用皮带卷起的料框内,由于料框将在连续自动化工作状态下只能在完成全周期自动化检测后,才能用行车将全部已检管棒材用吊带或钢丝绳吊走。因此出现料框皮带放在最大容量时由于管棒材落入料框的落差较大,管棒材的拨入会发生严重的碰上及声响,对检测的管棒材将会发生碰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管棒材收料装置,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实现收料带容积的自动调节,降低了管棒材落入收料框时的落差,避免了管棒材发生碰伤和产生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全自动管棒材收料装置,包括沿管棒材移动方向依次设置的拨料机构、进料机构和收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倾斜的过渡料架,所述过渡料架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过渡料架的下方横向设置一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前端安装有挡料柱,所述伸缩气缸的后端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过渡料架在靠近拨料机构的侧壁上嵌设有第一传感器;所述收料机构包括一收料框,所述收料框的一侧顶端连接过渡料架,收料框的另一侧顶端设有过轮,所述收料框在过轮下方设有第二传感器,所述收料框的外侧还设有卷带机,所述卷带机通过收料带与过轮传动连接,收料带从过轮延伸至过渡料架的出料端,所述卷带机上连接有电动机,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上分别安装连接一个PLC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挡料柱通过转轴和拉杆与伸缩气缸的端部连接,伸缩气缸的前后移动带动挡料柱旋转运动。
优选的,所述挡料柱在垂直方向时,其上端伸出过渡料架表面。
优选的,所述收料框包括两个立柱和设置在立柱之间的围栏,过渡料架和过轮分别固定在两个立柱上方。
优选的,所述卷带机安装在卷带机底座上,所述卷带机通过传动轴和减速机与电动机连接。
优选的,所述PLC控制器还用于控制电动机的启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待探伤机完成管棒材的检测后,经拨料机构通过过渡料架时,第一传感器进行拨料确认、计数和计时,配合挡料柱管棒材缓慢进入收料框中,再利用第二传感器感应管棒材的进入,通过控制电动机带动卷带机转动,收紧收料带近平行状态,减小管棒材落入收料框的落差,当收料框内管棒材数量达到一定时,电动机启动,释放收料带一定长度后停止转动,如此几次释放收料带,直到该批次产品检测完毕后人工将产品吊出,再进行下批次检测,因此实现了收料带容积的自动调节,降低了管棒材落入收料框时的落差,避免了管棒材发生碰伤和产生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自动管棒材收料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全自动管棒材收料装置,包括沿管棒材移动方向依次设置的拨料机构1、进料机构和收料机构,进料机构包括倾斜的过渡料架2,过渡料架2安装在支撑架3上,过渡料架2的下方横向设置一伸缩气缸4,伸缩气缸4的前端安装有挡料柱5,伸缩气缸4的后端固定安装在支撑架3上,过渡料架2在靠近拨料机构1的侧壁上嵌设有第一传感器6;收料机构包括一收料框7,收料框7的一侧顶端连接过渡料架2,收料框7的另一侧顶端设有过轮8,收料框7在过轮8下方设有第二传感器9,收料框7的外侧还设有卷带机10,卷带机10通过收料带11与过轮8传动连接,收料带11从过轮8延伸至过渡料架2的出料端,卷带机10上连接有电动机,第一传感器6和第二传感器9上分别安装连接一个PLC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凯立仪器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凯立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648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机壳体圆度检测工装
- 下一篇:一种多工位玻璃下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