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开口式电流互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464826.2 | 申请日: | 2017-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4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 发明(设计)人: | 郎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郎哲 |
| 主分类号: | H01F38/30 | 分类号: | H01F38/30;H01F27/02;H01F27/24;H01F27/3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 地址: | 252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口 电流 互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自动化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开口式电流互感器。
背景技术
电流互感器是一种常用的继电保护装置,其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开口式电流互感器因其安装方便,无需拆分一次母线,亦可带电操作,不影响客户正常用电,主要应用于配电系统改造项目中,为用户改造项目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项目效率,但这种互感器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其一般由两个铁芯连接构成回路,因此容易由于两铁芯接触不紧密造成漏磁现象,这就造成了电流黄芪测量数据不准确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开口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进行改进,以避免漏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开口式电流互感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开合式电流互感器铁芯连接不紧密、外壳封闭不严,易出现漏磁,从而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安装简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开口式电流互感器,包括外壳和铁芯,所述外壳包括可开合的壳体和端盖,所述端盖包括内端盖和外端盖,所述内端盖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卡扣,所述内端盖的上端面上固定有弹簧,所述外端盖的前后两侧下端分别设有两个第二卡扣,所述外壳的左右侧面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卡装轨道,所述外壳的前后侧面上各设有两个第二卡装轨道,所述铁芯包括相互插接的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所述第一铁芯位于所述端盖内,所述第二铁芯位于所述壳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相互对称的前后两部分,所述外壳的前后两部分分别对接后通过强力粘接胶粘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内端盖为片状结构,其两端向内呈直角弯折形成U形结构,所述内端盖套接在所述外端盖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内端盖安装于所述外端盖的内侧,所述内端盖与所述外端盖之间通过所述弹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为两个,分别固定在所述内端盖上端面的左右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外端盖内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铁芯卡装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铁芯卡装在所述第二卡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铁芯的配合端和所述第二铁芯的配合端均为楔形,两者交错安装并过盈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磁路。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底端设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有两个,在所述外壳底端左右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铁芯两侧缠绕有电流采样线圈。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采样线圈由环氧树脂整体封装,并采用电缆引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两个铁芯进行插装过盈配合,保证了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之间可以紧密接触,能够有效的减小或避免漏磁情况;
(2)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外双层端盖与壳体进行连接,内、外端盖之间通过弹簧连接,依靠弹簧的弹性张力,给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之间施加压力,进一步保证了两个铁芯接触的紧密性,保证了电流互感器的测量准确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端盖的结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铁芯的装配图;
其中:1-端盖,2-外壳,3-内端盖,4-外端盖,5-第一卡扣,6-第二卡扣,7-第一卡装轨道,8-第二卡装轨道,9-第一铁芯,10-第二铁芯,1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郎哲,未经郎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648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