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实现自动分料的模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64348.5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3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宇庆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泷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45/02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21220 | 代理人: | 王廉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自动 模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一种可实现自动分料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在利用冲压模具对某些工件进行加工时,有时需要在统一条料带上同时对两种不同的工件进行加工,这样做虽然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但这两种不同的工件最终都会落到同一个收集工件的容器中,还需要进行后续的分拣工作;而由于设计方便的原因,这类情况下加工出的两种工件在形状上往往会很接近,这样就给分拣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如图1所示,L工件与R工件形状比较接近,在冲头8的作用下,L工件与R工件在最后一次冲压操作后完全分离、成型,并在料带的输送作用下落入收集容器中,会造成分拣困难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能够在冲压成型的同时,自动对同一条料带上两种不同的工件进行分选的模具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实现自动分料的模具结构,包括相配的上模和下模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的底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冲头2和第二冲头3,所述的第一冲头2与料带4的中轴线相匹配,且第一冲头2能够将料带4上L工件5和R工件6之间切断,所述的第二冲头3与料带4上R工件6的一侧相配,且第二冲头3能够将料带4上相邻的两个R工件6之间切断,且所述的第二冲头3位于上模的末端,而第一冲头2则位于第二冲头3之前的工位处,同时在下模1的末端还开设有与料带4上L工件5一侧相配的下料口7。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种结构形式的可实现自动分料的模具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它针对传统的模具在同时进行两种形状相近的工件的加工时所存在的难以分拣的问题,对模具上位于最后阶段的冲头做出了改进,将最后的切断工序改为有前后顺序的两步,同时在下模上开设了下料口,这样便可以在冲压加工的同时,让L工件通过下料口排出,而R工件则仍然从模具的末端排出,让分料工作在加工的同时完成,不影响生产进度的前提下,节省了分拣工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并且这种结构只需要在传统的模具的基础上稍加改进便可实现,其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可以说它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模具的加工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实现自动分料的模具结构,包括相配的上模和下模1,在上模的底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冲头2和第二冲头3,而所述的第一冲头2与料带4的中轴线相匹配,当第一冲头2与料带4接触时,能够将料带4上位置相对的L工件5和R工件6之间切断,而所述的第二冲头3则与料带4上R工件6所在的一侧位置相配,当第二冲头3与料带4接触时,能够将料带4上相邻的两个R工件之间切断,
且第二冲头3处于上模的末端,而所述的第一冲头2则位于第二冲头3之前且相邻的一个工位处(即第一冲头2为此模具的倒数第二个工位,第二冲头3为此模具的最后一个工位),同时在下模1的末端还开设有与料带4上L工件的一侧相配的下料口7。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的上模上并不仅仅设置有第一冲头2和第二冲头3,在上模上还设置有位于第一冲头2之前的工序所需要的冲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实现自动分料的模具结构的工作过程如下:料带4在下模1的上表面匀速行进,行进的过程中,上模按照一定的频率下压,在下压的过程中,上模上的模具或冲头对料带4进行冲压成型或切断加工,使料带4上形成L工件5和R工件6的轮廓,当料带4运动至与第一冲头2相配的位置处时,在第一冲头2的作用下,相配的L工件5和R工件6之间被第一冲头2切断;此时最后一个L工件5与相邻的L工件5之间已经被切断,即L工件5已经完全独立,因此当独立的L工件5运动至下模1的末端时,便会从该处的下料口7中落下,并最终进入预先设置在下料口7下方的L工件收集容器中;
而当料带运动至与第二冲头3相配的位置处时,在第二冲头3的作用下,最后一个R工件6与相邻的R工件6之间被切断,即最后一个R工件6也处于独立状态,因此该独立的R工件6便会在料带的推动下落入到位于模具末端的R工件收集容器中,实现在加工L工件和R工件的同时,自动对它们进行分拣和收集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泷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泷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643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