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帽的缓冲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63984.6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9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恢见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2B1/08 | 分类号: | A42B1/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帽 缓冲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帽,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安全帽的缓冲层结构。
背景技术
安全帽是为了保护人的头部而专门设计的,其可在人的头部受到撞击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头部不受伤害。安全帽是由多种材料做成的硬质头盔,它不但可以抵御突如其来的打击,而且可以抵御飞来的碎片、颗 粒,乃至防止低压电击或这三种危险的任何组合;安全帽还可以在酸液、其它化学剂或高温液体从头顶上浇下来时起着保护头、脸和颈部的作用。而在不同的危险场所使用的安全帽结构亦有不同的要求,但其结构一般由帽壳、缓冲层及内衬构成。
一般在帽壳内侧设有缓冲层,以在帽壳受到外界撞击力时形成缓冲,对头部进行保护。缓冲层可为仿真层,一般可采用EPS(聚苯乙烯泡沫)。对于常见的缓冲层,一般都为一层EPS材料层直接粘合在帽壳内侧面。对于这样的缓冲层结构,当帽壳受到外界撞击力时,撞击力直接冲击至缓冲层中,吸收效果不佳。为了有效提升EPS对冲突能量的吸收效果,一般是将EPS分为上下两层,分别采用不同的密度进行组合设计。传统的两密度EPS结构设计虽然也具备调节和提升EPS吸收冲击能量,但只能通过调整两种密度的高低来达成,效果有限,对于冲击能量的分散效果还是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帽的缓冲层结构,可以通过EPS的特殊造形充分吸收冲击能量,达到更有效的保护人体头部因受到意外撞击带来的损伤。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安全帽的缓冲层结构,缓冲层设置在帽壳内侧,缓冲层包括一配合帽壳内侧形状的本体,本体上形成多个圈形凸筋,圈形凸筋从上至下、由内至外分布在本体上。
进一步,各圈形凸筋以本体的顶部顶点为圆心形成直径递增的同心圆的排布。
进一步,圈形凸筋的截面形状为方形、梯形、半圆形或上述形状的组合。
进一步,缓冲层为EPS。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上述设计,EPS的缓冲层形成上下两层,上层中形成了多个圈形凸筋,分布在本体上的圈形凸筋形成了具有不同密度的分散空间,使冲击波因在经过不同密度的EPS时产生较大的减幅,让冲击能量沿著EPS进行分散,从而更有效地吸收冲击能量,更有效的保护人体头部因受到意外撞击带来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平面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结合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层1设置在帽壳2内侧,缓冲层为EPS(聚苯乙烯泡沫),在缓冲层内侧还可以设置内衬。为进一步增加缓冲层的缓冲效果,充分吸收冲击能量,使冲击波因在经过不同密度的EPS时产生较大的减幅,让冲击能量沿著EPS进行分散,从而更有效地吸收冲击能量。本实用新型中,缓冲层1包括一配合帽壳内侧形状的本体11,在本体11上形成多个圈形凸筋12,圈形凸筋从上至下、由内至外分布在本体11上。其中,圈形凸筋12可以从上至下递进式排布,可以本体11的顶部顶点为圆心形成直径递增的同心圆的排布。当然,圈形凸筋的排布也可以是非规律的随机分布,在本体11上排布形成辐射开的圈状凸起筋条即可。而圈形凸筋12的截面形状可以是方形、梯形、半圆形或上述形状的组合等造型。
通过上述设计,EPS的缓冲层形成上下两层,上层形成多个圈形凸筋12,分布在本体11上的圈形凸筋12形成了具有不同密度的分散空间,使冲击波因在经过不同密度的EPS时产生较大的减幅,让冲击能量沿著EPS进行分散,从而更有效地吸收冲击能量,更有效的保护人体头部因受到意外撞击带来的损伤。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639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