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将裹条一次加工成型的裹筒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63328.6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1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程雷;刘福川;李柳;高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苗溪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H43/00 | 分类号: | A41H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31 | 代理人: | 涂凤霞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将裹条 一次 加工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服装制造业,尤其涉及一种将裹条一次加工成型的裹筒。
背景技术
在长期的制衣生产实践中,对于一般裹筒制作裹条的三个步骤,1.先出压条;2.勾裁片暗线;3.翻过来压0.1明线。人们既感到麻烦,又耗费人工,效率低下,且通过三个步骤分步完成,因需将裁片翻转重新走线等操作,故生产出来的裁片质量欠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对裹筒的技术改良,将一般裹筒制作裁片的三个步骤合为一步,实现了将裹条一次即可加工成型的裹筒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将裹条一次加工成型的裹筒,包括裹筒,所述裹筒为双层结构,下层为裹条裹筒,上层为布料裁片裹筒,所述布料裁片裹筒固定于裹条裹筒上方,所述布料裁片裹筒内设有布料裁片翻折通道,侧面开设有与裹入布料裁片翻折通道的缺口,所述布料裁片裹筒呈渐缩状。
作为优选,所述布料裁片裹筒主要由一个横向U字形的外导向板和一个横向U字形的内导向板组成,所述内导向板平行设置于外导向板内,外导向板的下侧边与内导向板下侧边之间采用圆弧过度连接,外导向板的上侧边与内导向板上侧边缘之间形成布料裁片翻折通道的缺口,所述内导向板与外导向板之间形成布料裁片翻折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裹条裹筒内设有麻绳通道和裹条翻折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裹条裹筒呈渐缩状,且前端截面呈竖向的W字形,中部空隙的为麻绳通道,上下空隙为裹条折叠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布料裁片裹筒出料口相对于裹条裹筒出料口侧偏,偏移距离为麻绳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裹条裹筒入口处设有S形的导向格栅。
作为优选,所述裹筒上设有位移调整装置,并通过位移调整装置固定在工作台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位移调整装置主要由横向调节板和纵向调节板组成,所述横向调节板上开设有横向滑槽,所述纵向调节板上开设有纵向滑槽,横向滑槽与纵向滑槽之间通过调节螺栓连接,所述裹筒固定于横向调节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布料裁片裹筒设置有滑块,所述裹条裹筒设置有与所述滑块配合的滑轨。
作为优选,所述布料裁片裹筒设置有引导片,所述引导片倾斜连接至所述布料裁片裹筒的端部,所述引导片的形状是弧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将原来的三个步骤合为一个步骤完成,即将原来三个人完成的工作由一个人来完成,节约了人工,缩短了劳动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2、因是由一个人同步完成原来三个人的操作程序,所以产品质量较为改良前的裹筒稳定并有提高;
3、按车间400人的生产能力计算,在一个月的生产周期内,缝制普通服装或棉衣生产,可节约人工20人,可提高生产效益3万元左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裹条裹筒出口端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裹条裹筒;2、布料裁片裹筒;3、外导向板;4、内导向板;5、缺口;6、布料裁片翻折通道;7、导向格栅;8、裹条翻折通道;9、麻绳通道;10、横向调节板;11、纵向调节板;12、横向滑槽;13、纵向滑槽;14、调节螺栓;15、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苗溪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省苗溪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633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