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池防臭室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462959.6 | 申请日: | 2017-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7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H5/02 | 分类号: | E04H5/02;E05F15/70 |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44298 | 代理人: | 李龙飞 |
| 地址: | 518046 广东省深圳市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焚烧 发电厂 防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池防臭过渡地带,尤其涉及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池防臭室。
背景技术
目前,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池的臭气外溢一直是造成垃圾焚烧发电厂厂区臭气的主要来源。为了防止臭气外溢,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池的空间往往处于密闭状态。但是,由于日常运行的需要,往往在垃圾池的相邻地方建一个防臭室,工作人员经防臭室进出垃圾池,防臭室成为一个过渡地带,可以防止因工作人员出入垃圾池时开门而造成的臭气外溢问题。
现有技术中,防臭室具有一个与垃圾池相通的第一正门及与一个与外界相通的第二正门,由于人员出入垃圾池,导致臭气从垃圾池外溢进入防臭室,进而外溢到外部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池防臭室,包括与垃圾池相通的第一正门和与外界相通的第二正门,在第一正门与垃圾池之间还设置有密闭的第一过渡室,第一过渡室设置有通往垃圾池的第一过渡门,设置自动关门器使第一正门、第二正门、第一过渡门实现自动关门,防臭室及第一过渡室设置有由外界往里面排风的风机使室内气压保持正压状态,还设置有门禁系统,门禁系统具有应急功能。可以有效将垃圾池的臭气与外界环境隔离。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池防臭室,包括与垃圾池相通的第一正门和与外界相通的第二正门,特征是,在所述第一正门与垃圾池之间还设置有密闭的第一过渡室,第一过渡室设置有通往垃圾池的第一过渡门,设置自动关门器使所述第一正门、第二正门、第一过渡门实现自动关门,所述防臭室及第一过渡室分别设置有由外界往里面排风的风机使室内气压保持正压状态,还设置有门禁系统,所述门禁系统具有应急功能。
本实用新型优选方案是,正常情况下关闭应急功能,在第一过渡门关闭的情况下并且所述防臭室室内气压达到第一正压时才能打开第一正门。
本实用新型优选方案是,正常情况下关闭应急功能,在第一正门关闭的情况下并且所述第一过渡室室内气压达到第二正压时才能打开第一过渡门。
本实用新型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正压的值大于第二正压的值。
本实用新型优选方案是,在所述第二正门通往外界之间还设置有密闭的第二过渡室,第二过渡室设置有通往外界的第二过渡门,设置自动关门器使所述第二过渡门实现自动关门,所述第二过渡室设置有由外界往里面排风的风机使室内气压保持正压状态。
本实用新型优选方案是,正常情况下关闭应急功能,在第二过渡门关闭的情况下并且所述防臭室室内气压达到第一正压时才能打开第二正门。
本实用新型优选方案是,正常情况下关闭应急功能,在第二正门关闭的情况下并且所述第二过渡室室内气压在达到第三正压时才能打开第二过渡门。
本实用新型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二正压、第一正压、第三正压的值依次递增。
本实用新型优选方案是,在特殊情况下打开应急功能,第一正门、第二正门、第一过渡门、第二过渡门都可以自由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池防臭室,在第一正门与垃圾池之间还设置有密闭的第一过渡室,第一过渡室设置有通往垃圾池的第一过渡门,设置自动关门器使第一正门、第二正门、第一过渡门实现自动关门,防臭室及第一过渡室设置有由外界往里面排风的风机使室内气压保持正压状态,还设置有门禁系统,门禁系统具有应急功能。可以有效将垃圾池的臭气与外界环境隔离。
附图说明:
图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图3为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防臭室,1A第一正门,1B第二正门;
1.1第一过渡室,1.1A第一过渡门;
1.2第二过渡室,1.2A第二过渡门;
2.1、2.2、2.3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629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