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接触式空间粒子带电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61421.3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4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金宏;李雄耀;王世杰;李世杰;唐红;李阳;曾献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29/24 | 分类号: | G01R29/24;G01N15/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 | 代理人: | 李亮,程新敏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空间 粒子 带电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非接触式空间粒子带电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动态尘埃颗粒的研究,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空间环境中等尘埃离子体和大气环境中的粉尘。尘埃等离子体是指在等离子体中包含了大量带电的固态弥散微粒子。尘埃粒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宇宙空间中,例如星际空间、太阳系、地球电离层以及暂星尾和行星环中都存在着各种尺度和密度的尘埃粒子。粉尘则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尤其是PM10级别的粉尘,粒径小于10μm,它能较长期地在大气中漂浮。
由于尘埃粒子具有大的荷电特性,荷电量的可变性,运动特性,电磁特性。环境中不同组分的颗粒在气流作用下,发生摩擦带电,以及受紫外线辐照产生外光电效应带电;或者与等离子体接触后带电,均可能改变颗粒的运动趋势以及吸附特性而产生一系列宏观运动及定向吸附。而在多个行业中,尘埃颗粒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而且会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带来很大影响,严重影响产品品质并损害人体健康。并对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环境和生态平衡等诸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测量单颗粒的带电性质及带电量对于尘埃的理论研究及规模化解决方案有重大意义。
但受现有技术手段的限制,我们无法对动态单颗粒进行直接检测其带电性质和带电量,而只能先通过光散乱法(白光、激光)、显微镜法、称重法、DMA法(粒径分析仪)、惯性法、扩散法、凝聚核法(CNC)等方法来测试尘埃的粒径,再通过检测环境中大量颗粒的综合性质来推断其带电性质及带电量,这样对后期研究——诸如推测颗粒运动轨迹、颗粒的定性吸附与脱附收集等造成了比较大的困难;在微观层面,也不能精确的定量检测单颗粒尘埃的带电特性。
美国科学家通过使用高精度法拉第杯来检测尘埃粒子的带电量。但由于法拉第杯的使用条件非常苛刻,只能在无外界电磁场干扰的真空环境中检测单独的尘埃颗粒的带电量,极大的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领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非接触式空间粒子带电检测装置,它能对动态单颗粒进行直接检测其带电性质和带电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非接触式空间粒子带电检测装置,包括腔体,腔体的外缘为正六边形结构,在腔体外缘上设有3个对称分布的光学观测窗口,在3个光学观测窗口的间隔位置上分别设有检测仓门、带阀门的环境气体进气管道及复合真空计,在腔体的底部连接有真空管路;在腔体内设有样品台,在样品台的上方设有电场板;在每个光学观测窗口的对应位置均设有激光检测器;所述的样品台为通过电子轰击或紫外辐照使尘埃颗粒在样品台。
在腔体中设有旋转台,在旋转台的顶部连接有位移台,在位移台的顶部连接有样品传输杆。
所述的样品台为敞口聚四氟乙烯绝缘样品台,在样品台的底部设有通电金属板,在样品台的顶部设有带微孔的盖子。
在样品传输杆的前端设有载气推送样品仓,载气推送样品仓的组成包括仓体,在仓体的顶部设有喷射管路,在仓体与喷射管路之间设有电动阀门,在仓体的侧壁设有进料仓口,在仓体下部设有进气管路。
在喷射管路内部设有螺旋来复线槽。
非接触式空间粒子带电检测方法,将腔体内部抽真空后,向腔体内注入定量填充气体,以达到指定气压;再将样品放置在样品台上,通过电子轰击或紫外辐照使尘埃颗粒在样品台上带电,从而使尘埃颗粒向上运动进入检测区,三个光学观测窗口外激光检测器采用每两束同频激光为一组的检测光路射向观测区域,尘埃颗粒在经过检测区域时会产生的多普勒效应测算出颗粒在一个方向上的运动速度,经坐标变换后能够同时测出颗粒的空间运动速度矢量,与此同时,使用一个狭缝干涉成像仪检测颗粒经过监测区域时被激光照射产生的散射光束,则得到单颗粒粒径。
在使用载气推送样品仓使,使用空气、氮气或二氧化碳作为推动尘埃颗粒飞行的气体,并调节推送前气体压力来选择不同的尘埃颗粒推送速度;在样品仓一侧装样,内部放置不同材质的摩擦材料用于与运动颗粒进行摩擦产生静电,尘埃颗粒经过喷射管路内部的螺旋来复线槽后,使推送出的尘埃颗粒运动轨迹稳定,最终通过高压气体将尘埃推至检测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614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接地电阻测试棒
- 下一篇:无功补偿装置中电力电容器工作状态的在线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