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肾上腺血管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60054.5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05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胡小波;薛晨;陈建安;余祖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小波;薛晨;陈建安;余祖江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M25/0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5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肾上腺血管 本实用新型 钩部 通孔 肾上腺动脉 一端设置 导管壁 细导管 穿设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肾上腺血管导管,其包括第一导管和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管内的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设置有钩部,所述钩部的导管壁上设置有能通过所述第二导管的通孔;所述第二导管穿设于所述通孔。本实用新型的肾上腺血管导管,能够使细导管在有效支撑下进入肾上腺动脉,且结构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肾上腺血管导管。
背景技术
常规使用介入导管较粗大,无法进入肾上腺动脉,若直接选用超细导管,虽然导管足够细,但是缺少粗导管的选择和支撑,超细导管很难直接进入肾上腺动脉。
介入治疗时候,我们一般选用粗导管勾住血管,然后利用粗导管的支撑,在粗导管内插入细导管,进行超细选择进入目标血管。但是肾上腺动脉比较细,血管的外径小于粗导管的内径,因此,无法使用粗导管来勾住目标血管、导致介入手术时,插入肾上腺动脉的导管处于空白状态。临床医生不得不反复利用漂浮的粗导管进行盲目插管,导致手术难度加大,时间延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粗导管无法进入肾上腺动脉、细血管无法有效支撑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肾上腺血管导管,能够使细导管在有效支撑下进入肾上腺动脉,且结构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肾上腺血管导管,其包括第一导管和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管内的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设置有钩部,所述钩部的导管壁上设置有能通过所述第二导管的通孔;所述第二导管穿设于所述通孔。
如上所述的肾上腺血管导管,其中,所述第一导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导管的外径。
如上所述的肾上腺血管导管,其中,所述第一导管的外周长为4毫米至6毫米。
如上所述的肾上腺血管导管,其中,述第一导管的外周长为5毫米。
如上所述的肾上腺血管导管,其中,所述第二导管的外周长为1毫米至3毫米。
如上所述的肾上腺血管导管,其中,所述第二导管的外周长为3毫米。
如上所述的肾上腺血管导管,其中,所述通孔为圆形,所述通孔的内径为1毫米。
如上所述的肾上腺血管导管,其中,所述第一导管内套设有第一导丝,所述第一导丝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的外部,所述第一导丝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管的另一端的外部。
如上所述的肾上腺血管导管,其中,所述第二导管内套设有第二导丝,所述第二导丝的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管的二端的外部,所述第二导丝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管的另一端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实用新型的肾上腺血管导管中,所述第一导管的所述钩部,用于勾住较粗的肾动脉,建立起导管支撑;所述第二导管通过所述通孔,进入肾上腺动脉,从而解决临床上的问题,使作为细导管的所述第二导管在有效支撑下进入肾上腺动脉,是肾上腺介入治疗的一次大的革新,从此填补了肾上腺动脉导管的空白;同时,所述肾上腺血管导管结构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管和第一导丝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导管和第二导丝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导管,11、第一导丝,12、钩部,13、通孔,2、第二导管,21、第二导丝。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小波;薛晨;陈建安;余祖江,未经胡小波;薛晨;陈建安;余祖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600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破裂双腔气囊导尿管
- 下一篇:食道扩张器及食道扩张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