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浮游生物粒径筛选分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8329.1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6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宁加佳;李亚芳;杜飞雁;王亮根;徐磊;孙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7B1/04 | 分类号: | B07B1/04;B07B1/46 |
代理公司: | 苏州睿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77 | 代理人: | 伍见 |
地址: | 510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浮游生物 粒径 筛选 分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生物筛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游生物粒径筛选分级装置。
背景技术
浮游生物是水生生物的重要类群,是水域生产力的基础,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浮游生物按个体粒径大小可以分为六类,分别为巨型浮游生物(大于1厘米)、大型浮游生物(5-10毫米)、中型浮游生物(1-5毫米)等。研究表明,不同生物粒径大小组成的粒径谱对于定量估计浮游生物生长、死亡和营养过程等研究均有重要意义。浮游生物粒径谱研究是水生生物学研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因此,筛选不同粒径大小的浮游生物是研究粒径谱的前提。
目前,对于浮游生物的筛选主要利用不同孔径大小的筛子进行。但是,由于市面上所售的筛子多为固定孔径尺寸,且大小规格有限,很难满足不同的研究需要。另外,由于筛子自身的重量较重,而浮游生物与之相比较轻,因此在称量浮游生物的重量时往往造成误差,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浮游生物粒径筛选分级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具体研究选择不同大小孔径的筛网,而且筛网可以自行方便的更换,满足不同研究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浮游生物粒径筛选分级装置,其包括:若干分段的筛框,所述筛框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筛框的两自由端均贯通,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所述筛框之间设有筛网,所述筛网由筛圈固定在所述筛框之间,所述筛圈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筛圈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一筛框的底边接触,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二筛框的顶边接触;
所述筛圈上还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筛网的支撑部、用于卡紧所述筛网边缘的卡合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卡合部均设在所述筛圈的内周上,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卡合部以所述筛圈的直径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筛圈的圆心处凸出,所述支撑部为圆弧结构。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的长度范围为:大于所述筛圈的四分之一且小于所述筛圈的二分之一。
优选地,所述卡合部朝向所述筛圈的圆心处凸出,所述卡合部为圆弧结构。
优选地,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筛网接触的端面上设有卡槽,所述筛网的边缘陷入所述卡槽中。
优选地,所述卡槽的槽壁包括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二槽壁与所述筛网的边缘处柔性卡合。
优选地,若干所述筛框的管径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筛框与第二筛框之间为第一筛网,第二筛框与第三筛框之间为第二筛网,所述第二筛网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筛网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由筛框、筛网(不同孔径大小规格)和筛圈组成,可以根据具体研究选择不同大小孔径的筛网,而且筛网可以自行方便的更换,满足不同研究的需求。另外,可以多级联用,一次性完成各粒径大小浮游生物的筛选。此外,由于筛网较轻,在称量其上的浮游生物的重量时不会造成误差,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2、本实用新型的筛圈上分别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通过上述筛网上的结构,可以将多个筛框组合在一起,并且筛圈本身能够固定筛网,将筛网固定在两个筛框之间,筛网通过支撑部和卡合部固定于筛圈上,支撑部对筛网有支撑作用,筛网的边缘处还被卡合部卡合在卡槽中,进一步加强筛网在筛圈中的牢固性能,支撑部与卡合部相结合的结构,既能够保证筛网被固定在筛圈内部,又方便更换筛网,使用方便。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筛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筛框,101-第一筛框,102-第二筛框,103-第三筛框,201-第一筛网,202-第二筛网,3-筛圈,300-卡合部,301-第一凹槽,302-第二凹槽,303-支撑部,304-第一槽壁,305-第二槽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83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的大米成粒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蜜饯冷却分级筛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