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的车门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8171.8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3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马志成;张忠历;田雅雅;裴正戬;杨杨;刘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30 | 分类号: | B60J10/30;B60J10/7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李翔,李健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车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车门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车门上安装的玻璃通常形成为可以降低的形式,并且车门的窗框上形成有凹槽并安装有玻璃呢槽,玻璃可以容纳于玻璃呢槽中并能够相对于玻璃呢槽沿升降方向滑动,玻璃呢槽可以避免玻璃与车门之间直接摩擦接触而造成磨损。
然而,在玻璃升降过程中,由于玻璃呢槽与玻璃保持紧密接触,玻璃很容易推动玻璃呢槽在窗框中滑动、错位,造成玻璃呢槽产生变形,玻璃呢槽在多次变形后很容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密封效果受到影响,降低了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的车门,以解决车门的窗框中的玻璃呢槽容易滑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的车门,所述车门包括窗框,所述窗框上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安装有玻璃呢槽,其中,所述安装槽的内表面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玻璃呢槽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凹陷部接合的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包括位于所述窗框两侧的侧部安装槽,所述凹陷部设置在所述侧部安装槽的内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呢槽包括安装于所述窗框的拐角处的拐角部,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拐角部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呢槽包括底座,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外表面上,所述安装槽包括底壁面,所述凹陷部设置在所述底壁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呢槽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两侧的两个侧壁,两个所述侧壁的上端设置有向内伸出的唇边。
进一步的,所述侧壁的上部设置有向外伸出的上卡接部,所述侧壁的下部设置有向外伸出的下卡接部,所述安装槽包括两个侧壁面,两个所述侧壁面上分别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卡接在对应的所述侧壁的所述上卡接部和所述下卡接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唇边的支撑部。
进一步的,所述唇边的接触于玻璃的表面上设置有沿所述玻璃呢槽的长度方向延伸且间隔并排的多个凸筋。
进一步的,所述唇边与所述侧壁的夹角处形成有缺口,并且/或者,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座的夹角处形成有缺口。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的车门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的车门在窗框中形成有凹陷部,并且窗框中安装的玻璃呢槽的外表面形成有与凹陷部接合的凸台,通过凹陷部对凸台的限位作用,可以避免玻璃呢槽在滑动的玻璃带动下发生移动,避免玻璃呢槽整体受挤压而变形,延长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解决车门的窗框中的玻璃呢槽容易滑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车辆的车门。
所述车辆与上述车辆的车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玻璃呢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玻璃呢槽安装于窗框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玻璃呢槽,2-凸台,3-底座,4-侧壁,5-唇边,6-上卡接部,7-下卡接部,8-凸出部,9-支撑部,10-凸筋,11-窗框,12-凹陷部,13-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车门,所述车门包括窗框11,所述窗框11上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安装有玻璃呢槽1,其中,所述安装槽的内表面设置有凹陷部12,所述玻璃呢槽1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凹陷部12接合的凸台2。凸台2可以为方形或圆形等形状,为凸出于玻璃呢槽外表面的非连续结构,凹陷部12为与凸台2的形状对应的形状,以限制凸台2的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81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