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安全鱼缸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7239.0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4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何钰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钰文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88 | 代理人: | 苏雪雪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安全 鱼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观赏鱼饲养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节能安全鱼缸。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现今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更加强烈。在室内饲养观赏鱼已近开始进入普通人家。但是现在的鱼缸大都使用一套曝气补氧的装置和一套水流循环的装置,耗电量大,且无法避免噪音的产生。同时,因为有大量的管子插入水中,很容易对鱼类造成损伤。鱼群产生的排泄物和食物残差往往会沉积在水底,在水流的搅动下分散在整个水体中,造成水质情况恶劣,需要频繁的换水和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节能安全鱼缸。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节能安全鱼缸,包括缸体和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缸体内设置有曝气环,所述曝气环呈圆环状,圆环为空心结构,在圆环的内侧开设有曝气孔,所述曝气环通过曝气软管与气泵连接,所述曝气环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曝气环自上而下分布设置,位于上方的曝气环的直径大于位于下方的曝气环的直径。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缸体的侧面设置有吸污孔,所述吸污孔设置在缸体侧面的中段,所述吸污孔内设置吸污软管,在吸污软管与吸污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吸污软管的一端插入缸体伸入缸体底部,吸污软管的另一端通过挂钩吊挂在缸体口沿处。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曝气环通过吸盘固定架固定在缸体内壁上,所述吸盘固定架包括橡胶吸盘和支杆,所述支杆由橡胶吸盘的顶部竖直向外伸出,所述曝气环连接在所述支杆的末端。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缸体底部设置为斜坡状,所述排污孔设置在斜坡底部一侧的缸体侧壁上,所述曝气环也通过吸盘固定架设置于斜坡底部一侧的侧壁上。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缸体内还设置有隔网,所述隔网设置于斜坡缸体底部斜坡的坡底,所述吸污软管伸入缸体内的一端插入隔网下方。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仅仅使用一套曝气增氧的装置就同时实现了水流循环和曝气补氧,节能降噪;缸体内没有尖锐的管道端口暴露,不会对观赏鱼造成损伤;通过将缸体底部设置成斜坡,结合隔网和吸污软管能够快速便捷的处理污物,保证水体洁净卫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曝气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一种节能安全鱼缸,包括缸体2和支架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缸体2内设置有曝气环5,所述曝气环5呈圆环状,圆环为空心结构,在圆环的内侧开设有曝气孔8,所述曝气环5通过曝气软管与气泵4连接,所述曝气环5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曝气环5自上而下分布设置,位于上方的曝气环5的直径大于位于下方的曝气环5的直径。曝气环5上曝气孔8设置于圆环的内侧,当气泡射出后,周围的水会迅速补充进曝气环5的中心,气泡向上运动,搅动曝气环5内测形成向上运动的水流,实现在浴缸内形成稳定水流。如此无需设置水泵来形成强制的水流循环,在鼓入气泡补充氧气的同时就能够形成水流循环。通过设置上下分布的曝气环5,能够加强水流的速度,适宜于饲喂洗好水流湍急的观赏鱼类,上方的曝气环5直径大于下方的曝气环5,这样能够让气泡尽可能多的经过曝气环5的内侧,如此对于曝气环5内侧的水流搅动幅度大,易形成流速高的稳定水流。通过这样的设计,仅仅使用气泵4就实现了供氧和水流循环,整个浴缸的能耗降低。整个装置并未在鱼缸内设置管口开放的管路,不会吸住或者卡住观赏鱼造成损伤,缸体2内仅仅设计环状的曝气环5,增添观赏趣味的同时不会对观赏鱼造成任何危害。
在所述缸体2的侧面设置有吸污孔,所述吸污孔设置在缸体2侧面的中段,所述吸污孔内设置吸污软管6,在吸污软管6与吸污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61,所述吸污软管6的一端插入缸体2伸入缸体2底部,吸污软管6的另一端通过挂钩62吊挂在缸体2口沿处。吸污孔的设置于缸体2侧面的中段位置,只需要将吸污软管6设置挂钩62的一端取下,放低位置,就能够轻松的将缸体2内的污水排放,同时排污孔处的水压不高,能够通过密封垫圈61轻易的封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钰文,未经何钰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72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鱼菜共生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一龄刀鲚生态繁养的串联式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