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低电压软启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6626.2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0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黄植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金莱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6/20 | 分类号: | H02P6/2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4231 | 代理人: | 叶永清 |
地址: | 52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压 启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启动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低电压软启动电路。
背景技术
在无反馈式升压电路下,由于输出升压的占空比为固定值,升压的比值将会是一个固定值,由于所有无刷马达都会存在一个启动最低电压的条件,因此当输入电压较低时,升压输出的值将会较低,并且会存在比无刷马达最低启动电压还要低的情况,在出现此种情况时,马达将会转动不起,从而容易使无刷马达烧坏,影响其正常的功能,故而适用性和实用性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置合理且使用稳定性好的新型低电压软启动电路。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低电压软启动电路,包括电池组、与所述电池组相连接的无刷马达,还设有控制电路、升压电路和驱动电路,在所述电池组的两端设有稳压滤波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电源端与稳压滤波电路相连接,所述升压电路包括第一单向二极管、电感、第四单向二极管、电容、MOS管、第九电阻和第十电阻,所述第一单向二极管的正极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一单向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感与第四单向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四单向二极管的负极与无刷马达相连接,所述MOS管的漏极连接在电感与第四单向二极管的连接点上、源极接地且栅极通过第九电阻连接在控制电路的PWN输出端,所述第十电阻连接在MOS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二电阻,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无刷马达的负极相连接、发射极接地且基极通过第十一电阻连接在控制电路的驱动信号端,所述第十二电阻连接在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
所述MOS管为NMOS管,所述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其工作原理简述如下:由于产品开机的第一挡为低风挡,因此当电池组放电到较低电压的情况下,由于初次开机的情况下,PWN输出一个固定的占空比,因此通过电感L与MOS管Q1的配合下,马达两端将会得到一个相对比例的升压电压,但由于电池电压较低,因此输出电压也将会较低,而该电压将不能提供给无刷马达正常转动起来。因此需在产品启动的瞬间,先关闭三极管Q2,提供一个较高的占空比给PWN端,使得升压后的电压足够提供无刷马达正常启动,经过一个较短又固定的时间段后,开启三极管 Q2,令无刷马达正常转动起来,然后再将PWN的占空比调整到该挡位的占空比值,使马达两端电压降低到该挡位的电压。
由于整个软启动方式的过程较短时间,因此较高的电压只足够马达转动起来,之后电压会降低,因此不会出现马达转速突然降低的感觉。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置合理,可以有效的实现低压软启动,有利于提高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示意图。
见图1,一种新型低电压软启动电路,包括电池组1、与所述电池组1 相连接的无刷马达2,还设有控制电路3、升压电路4和驱动电路5,在所述电池组1的两端设有稳压滤波电路6,所述控制电路3的电源端与稳压滤波电路6相连接,所述升压电路4包括第一单向二极管D1、电感L、第四单向二极管D4、电容C、MOS管Q1、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所述第一单向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池组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一单向二极管D1 的负极通过电感L与第四单向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四单向二极管D4的负极与无刷马达2相连接,所述MOS管Q1的漏极连接在电感L与第四单向二极管D4的连接点上、源极接地且栅极通过第九电阻R9连接在控制电路3的PWN输出端,所述第十电阻R10连接在MOS管Q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所述驱动电路5包括三极管Q2、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二电阻R12,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无刷马达的负极相连接、发射极接地且基极通过第十一电阻连接在控制电路的驱动信号端,所述第十二电阻连接在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
所述MOS管为NMOS管,所述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金莱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金莱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66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菌加药器
- 下一篇:一种组合高效小颗粒药丸包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