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混凝土管涵成型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455517.9 | 申请日: | 2017-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3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 发明(设计)人: | 赵宏忠;金明德;魏久才;陈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金博奥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7/18 | 分类号: | B28B7/18;B28B7/30 |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 地址: | 301712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混凝土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生产建设领域,尤其是涉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所用预制混凝土管涵的一种预制混凝土管涵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铺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着缓解交通拥堵、治理环境污染、保障安全和提高防灾能力、减少资源浪费、节约地上和地下空间等积极作用。
在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过程中,相比现浇施工,预制混凝土箱涵具有缩短施工时间、绿色施工、预制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有保障、减少施工维护成本、综合成本低等优势。
由于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发展速度加快,目前预制混凝土管涵的生产方法难以满足生产建设的需求;并且现有的预制混凝土管涵成型模具存在模具多长使用后振动变形,出现漏浆、制品密实度不够、表面产生大量气泡,而且模具拆装困难,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预制混凝土管涵,以解决现有混凝土管涵供需问题,适用于预制混凝土管涵的流水线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模具精度、刚度高,拆装简便,大大提高了制品的质量,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预制混凝土管涵成型模具,包括底模、端模、内模、小拉杆、大拉杆、活动侧模和铰接轴,所述底模两端侧面设有导轨,活动侧模两端下部均设有导轮座,导轮座上设有导轮,导轮架设在导轨上,活动侧模通过导轮在导轨上滑动来实现活动侧模的位置调整,活动侧模上设有锁扣,活动侧模通过锁扣锁合在内模上,锁扣能实现活动侧模与内模的快速组装;活动侧模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端模,两个端模的顶部之间设有支撑杆,端模底部通过铰接轴连接在底模上;所述内模包括上内模和下内模,上内模包括上内模顶和两个侧壁,上内模的两个侧壁下部通过铰接轴与下内模连接,上内模与下内模之间安装有小拉杆,旋转小拉杆,通过小拉杆两端的正反螺纹使得下内模开合动作,上内模两侧壁内侧之间通过大拉杆连接,即上内模的两个内侧壁通过大拉杆的旋转实现两侧壁的收缩;
进一步的,锁扣呈C型结构,锁扣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在活动侧模上,另一端设有螺纹孔结构;在螺纹孔内拧入螺栓,通过螺栓顶紧的方式与内模锁合;
进一步的,底模的底面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能与实际的工位进行精准定位;
进一步的,活动侧模与端模配合处设有定位销,端模上设有配合定位销的定位槽结构,定位销与定位槽的结构能实现端模与活动侧模快速精准定位;
进一步的,连接上内模和下内模的小拉杆为两组,小拉杆分别连接下内模与上内模的两个侧壁,实现两个侧壁开合;连接上内模两侧壁的大拉杆9为互相平行的两组,保证两侧壁的收缩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的,导轮座上还设有顶轮,所述顶轮与导轨相顶接,导轮用来调整活动侧模在垂直导轨的方向上的位置;
进一步的,滚轮为四组,且滚轮均布在底模底面;每个导轮座上的导轮为四个,两两一组,每组导轮夹持在导轨上;每个导轮座上的顶轮为两个,顶轮均布于导轮座上,且位于导轨外侧;
进一步的,内模内侧设有若干气动振动器;气动振动器均匀分布在内模内侧;
进一步的,支撑杆两端设有卡轮结构,端模顶部固定有卡槽座结构,所述支撑杆的卡轮能卡合在端模顶部的卡槽座上;
进一步的,活动侧模上设有四个吊装用的吊耳,吊耳均布在活动侧模的顶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涵成型模具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管涵成型模具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容易脱模,适合流水作业式生产;管涵成型质量高,工人劳动强度低,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效率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管涵模具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图5为图1的仰视图;
图6为图1的B处局部视图;
图7为图1的C处局部视图;
图8为图1的D处局部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轮、顶轮、滚轮配合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金博奥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津中金博奥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55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易拆装混凝土抗压模具
- 下一篇:承轨槽成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