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药物中间体反应中的进加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5305.0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6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蔡蒙德;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溪斯普瑞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4/02 | 分类号: | B01J4/02 |
代理公司: | 苏州润桐嘉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61 | 代理人: | 赵丽丽 |
地址: | 3448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物 中间体 反应 中的 加料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料机构,尤其涉及一种药物中间体反应中的进加料机构。
背景技术
药物指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药物包括有利于健康的催眠药、感冒药、退烧药、胃药、泻药等等各种药品。药物可在药店购买,处方药必须凭处方购买,药物与药品有极大的差异。药物仅影响机体生物功能的进行速度而不能改变现存的自然生物过程或产生新的功能。然而在现有的药物配制中存在着调节不便,难以准确地控制药液的注入速度以及药液的注入量,导致药物配制品质难以把关,对病人的健康恢复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综上,目前需要研发一种准确控制药液注入速度和药液配制量的药物中间体反应中的进加料机构,来克服现有技术中难以准确控制药液注入速度和药液配制量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难以准确控制药液注入速度和药液配制量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准确控制药液注入速度和药液配制量的药物中间体反应中的进加料机构。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药物中间体反应中的进加料机构,包括有第一阀门、转动装置、进料管和撑开装置,进料管内竖直开有第一腔体,进料管上部设有第一阀门,进料管下部设有转动装置,进料管中下部设有撑开装置,撑开装置与转动装置相互配合。
优选地,转动装置包括有轴承、转轴、手轮、密封圈和齿轮,进料管左壁下部设有轴承,轴承内设有转轴,转轴左端连接有手轮,转轴右部设有齿轮,转轴与进料管接触处设有密封圈。
优选地,撑开装置包括有滑块、连接杆、齿条、三角块、凹形挡块、第一弹簧和刻度尺,进料管内右壁下部开有滑槽,滑槽左侧滑动式连接有滑块,滑块左端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左端连接有齿条,齿条与齿轮啮合,齿条顶端设有三角块,进料管中部水平开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内中心左右对称放置有凹形挡块,凹形挡块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进料管右壁中部开有第一通孔,右侧的凹形挡块右侧中心连接有刻度尺,刻度尺穿过第一通孔。
优选地,还包括有定量框、出料管、第二阀门、铁球、第二弹簧、凹形框、第一插杆、导杆、浮板、拉线和固定板,进料管底端设有定量框,定量框底部中心设有出料管,出料管上设有第二阀门,定量框顶部左侧开有第二通孔,定量框内顶部与定量框内底部之间左右对称连接有导杆,定量框内左右两壁上部对称连接有固定板,左侧固定板左侧开有第三通孔与卡槽,卡槽在第三通孔右侧,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位于同一竖直方向,定量框内顶部左右侧均连接有拉线,拉线底端穿过固定板连接有浮板,浮板在固定板下方,导杆穿过固定板和浮板,浮板可自由在导杆上上下移动,定浮板上开有第四通孔,浮板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插杆与凹形框,凹形框在第一插杆右侧,凹形框内左壁中心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右端连接有铁球。
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三弹簧、横板和第二插杆,定量框顶部左侧的第二通孔上方左右对称设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顶端设有横板,横板上设有第二插杆。
优选地,进料管材料为Q235钢。
优选地,导杆材料为优质钢材,表面覆盖镀锌层。
优选地,定量框前壁为透明板。
工作原理:当需要进料时,打开第一阀门,使得液体原料流下,撑开装置将第一腔体内的液体原料挡住,可通过转动装置使得撑开装置撑开,进而使得液体原料从进料管下部排出。
因为转动装置包括有轴承、转轴、手轮、密封圈和齿轮,进料管左壁下部设有轴承,轴承内设有转轴,转轴左端连接有手轮,转轴右部设有齿轮,转轴与进料管接触处设有密封圈,当需要通过转动装置打开撑开装置时,逆时针转动手轮,进而带动转轴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齿轮逆时针转动,使得撑开装置被撑开,密封圈可以保证当第一腔体内的液体原料通过撑开装置流入进料管下部时,可以有效地防止液体原料流出而造成浪费,保证密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溪斯普瑞药业有限公司,未经金溪斯普瑞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53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