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热散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4492.0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0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郑友地;黄学业;王定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吴志龙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热 散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热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风道散热系统中的通道一般主要包括利用抽风装置和配合设置散热器这种方法,又或是利用隔热板将发热元件隔离,第一种方案中,在设备满载运行时需要较大的散热器才能满足正常运行,散热器成本较高,所需的空间较大,且自然散热容易使机内温度升高,影响系统的可靠性,第二种情况则是仅仅将发热元件分为两个通道,由于其中发热元件的通道封闭,散热过程中散热风道会经过控制元件造成散热效果不够良好甚至加剧了控制元件的温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设备散热器成本高空间大且散热效果不佳。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隔热散热系统,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上间隔设有控制元件及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外侧设置有功率元件,散热器上方设置有散热罩,所述散热罩顶部设有与壳体外部联通的第一抽风散热装置,所述散热罩朝向功率元件的侧部具有风道孔,所述壳体下方设有第一进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背离功率元件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隔离板,所述散热隔离板将壳体内的空间隔离形成第一散热区域和第二散热区域,所述散热器、功率元件及控制元件位于第一散热区域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散热区域内设有电感与变压器,所述第二散热区域顶部的设有与壳体外部联通的第二抽风散热装置,所述第二散热区域的底部设有第二进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隔离板朝向第一散热区域内固定设有隔热座,所述散热器固定于隔热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座包括固定于散热隔离板的座体,所述座体与散热隔离板之间形成封闭的隔热腔。
进一步的,第一散热区域内的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区域内的电感同一高度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罩呈由上至下逐渐缩小的漏斗状,所述风道孔设置于散热罩斜面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隔离板与变压器及电感之间留有以供空气流通的散热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抽风散热装置及第二抽风散热装置为抽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散热器的顶部连接有散热罩,而散热罩顶部直接设有与壳体外部联通的第一抽风散热装置,所述散热罩朝向功率元件的侧部具有风道孔,这样在散热器对功率元件的散热过程中散热气流既可以穿过散热器内部后从散热罩流出外部,又可以流经功率元件表面后沿风道孔进入散热罩流出外部。从而增加散热气流流通路径,快速带走功率元件上的热量。且还可以减少散热的热风从控制元件表面经过,进而减少遭受到气流流通导致的灰尘、油烟等污染。
(2)本实用新型中壳体内设置有散热隔离板,以避免电感与变压器散发出的高热量传导到散热器上,从而影响安装在散热器上的功率元件,导致电路故障或者功率器件寿命降低。
(3)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散热隔离板朝向第一散热区域内固定有设有隔热座,所述散热器固定于隔热座上,隔热座使散热器与散热隔离板之间形成封闭的隔热腔这样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二散热区域内的高温元器件对散热器及第一散热区域内元件的影响。
(4)本实用新型针对散热器温度较高将第一抽风散热装置单独设置于散热器顶部能减少散热器成本,实现空间的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罩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壳体,101-控制电路板,102-功率元件,103-电感,104-变压器,110-第一散热区域,120-第二散热区域,20-散热隔离板,30-散热器,40-隔热座,310-散热罩,311-风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隔热散热系统,包括壳体10构成的空间,所述空间内设置有散热隔离板20,所述散热隔离板20将空间隔离形成第一散热区域110和第二散热区域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44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