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藻除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2569.0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70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诺兰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N12/02 | 分类号: | A23N12/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志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9 | 代理人: | 陈松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藻 除砂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藻除砂系统,包括一号沉砂井和二号沉砂井,一号沉砂井和二号沉砂井间密封连接有输液管道,一号沉砂井和二号沉砂井通过输液管道连通,一号沉砂井侧壁上端安装有进液管,二号沉砂井上端安装有排液管;一号沉砂井和二号沉砂井在工作状态下其上层均为螺旋藻清液层,下层均为沉砂层;进液管出液口位于一号沉砂井中螺旋藻清液层下方;输液管道包括上输液管和下输液管,上输液管为水平设置的连接管,下输液管进液口位于一号沉砂井的螺旋藻清液层,下输液管出液口位于二号沉砂井的螺旋藻清液层下方;排液管的进液口位于二号沉砂井的螺旋藻清液层中。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设计具备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除砂能力强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旋藻除砂加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螺旋藻除砂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螺旋藻营养成分的认知程度越来越深入,因此螺旋藻所具备丰富营养价值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其营养价值体现在螺旋藻能够减轻癌症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还具有降低血脂的功能等等。然而,由于螺旋藻的尺寸大小处于微米级别,所以在螺旋藻的食品加工过程中很难将其与其所处生存水域的砂石彻底分离,这样会导致人们在食用螺旋藻口感下降。因螺旋藻呈疏松或紧密的有规则的螺旋旋形弯曲圆柱状,且自身质量过轻,所以若采用传统的搅拌清洗或使用大量水冲洗等方法均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因而利用传统的清洗装置是难以将螺旋藻与其所裹挟的砂石彻底分离的,并且因反复冲洗而导致水资源的过度浪费。
由此可见,如何研究出一种螺旋藻除砂系统,具备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以及高效除砂的优点,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旋藻除砂系统。
本实用新型一种螺旋藻除砂系统,包括一号沉砂井和二号沉砂井,所述一号沉砂井和二号沉砂井间密封连接有输液管道,所述一号沉砂井和二号沉砂井通过所述输液管道连通,所述一号沉砂井侧壁上端安装有进液管,所述二号沉砂井上端安装有排液管;所述一号沉砂井和所述二号沉砂井在工作状态下其上层均为螺旋藻清液层,下层均为沉砂层;所述进液管出液口位于所述一号沉砂井中螺旋藻清液层下方;所述输液管道包括上输液管和下输液管,所述上输液管为水平设置的连接管,所述下输液管进液口位于所述一号沉砂井的螺旋藻清液层,所述下输液管出液口位于所述二号沉砂井的螺旋藻清液层下方;所述排液管的进液口位于所述二号沉砂井的螺旋藻清液层中。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沉砂井和所述二号沉砂井的下端为倒圆锥形的集砂器。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沉砂井和所述二号沉砂井均位于地平面以下。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泵为离心泵。
本实用新型一种螺旋藻除砂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该螺旋藻除砂系统为通过输液管道连通一号沉砂井和二号沉砂井的两井沉砂结构。原始待清洗的螺旋藻液通过所述进液管进入所述一号沉砂井中依靠砂石比螺旋藻质量大的特点使的砂石依靠自身重力与螺旋藻进行快速分离,一号沉砂井上层所得到的澄清螺旋藻液通过所述输液管道进入所述二号沉砂井下部进行二次螺旋藻与砂石的分离过程,随后所述二号沉砂井的上层得到高纯净度的螺旋藻液,因此该设计中螺旋藻和砂石分离原理简单易行,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推广的优点。
其次,因为所述一号沉砂井和二号沉砂井比传统的清洗槽体积大很多,所以具有螺旋藻清洗量大的优点,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高的除砂能力;并且,因该螺旋藻除砂系统无需电力搅拌以及人工清洗,仅依靠细小砂石的自身重力进行自然沉降即可,所以其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具有节约水电资源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诺兰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诺兰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25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