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液流通道新型磁流变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2513.5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68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胡国良;郑凯阳;刘前结;丁孺琦;徐明;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F16F9/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通 新型 流变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流变阻尼器,尤其涉及一种双液流通道新型磁流变阻尼器。
背景技术
磁流变阻尼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半主动控制系统中的新型智能阻尼器件。其毫秒级响应速度、大控制范围和大阻尼力输出的特点,使它成为工业应用领域优秀的半主动执行器件。目前磁流变阻尼器已在建筑物及桥梁的减振抗震系统、铁路机车车辆及汽车悬架系统减振等方面取得广泛应用。
磁流变阻尼器主要用来控制系统器件产生的振动,满足各类设备对不同工况及不同环境下的使用要求。因此磁流变阻尼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各种系统的静、动态特性及工作可靠性,是减振系统中的核心单元。
活塞头与阻尼器缸体的对准对于最佳性能的实现至关重要。理想情况下,活塞组件应在阻尼器内自由移动而不与阻尼器缸体内表面摩擦。此外,环形流道的径向宽度和同心度必须在工作过程中沿通道轴向长度上保持精确,以确保对阻尼性能进行最佳控制。
传统磁流变阻尼器已经提出附接元件以提供活塞头与阻尼器缸体的对准。特别地,穿孔端板在活塞头的左方和右方对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附接元件增加了活塞组件的长度。导致阻尼器有效工作行程缩短;第二,附接元件需要严格的制造公差,以便将活塞头与阻尼器缸体的对准;第三,这种附接元件通常包括当活塞移动时增加阻力的突片或其它突起;第四,附接元件具有许多部件,且需要诸如点焊等操作,导致制造成本高并且耗时。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适用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改进型活塞组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液流通道新型磁流变阻尼器,活塞组件设置成在阻尼器缸体中往复移动的环形组件,非磁性环放置在左右铁磁通量环之间;非磁性环形间隔件具有多个突出构件,并在环形组件和阻尼器缸体、活塞头之间延伸,以便将活塞头与阻尼器缸体对准;环形组件分别和阻尼器缸体、活塞头之间形成两个环形流动路径通道,增大了剪切面积,进而提供更好的阻尼效果。本实用新型有效减少了活塞组件的零件数量;制造成本低,并且方便了活塞组件组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左吊耳(1)、活塞杆(2)、左端盖(3)、阻尼器缸体(4)、活塞头左端盖(5)、左铁磁通量环(6)、非磁性环(7)、活塞头(8)、右铁磁通量环(9)、活塞头右端盖(10)、右端盖(11)、右吊耳(12)、补偿弹簧(13)、浮动活塞(14)、右压缩弹簧(15)、励磁线圈(16)及左压缩弹簧(17);活塞杆(2)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加工有外螺纹,活塞杆(2)左端与左吊耳(1)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活塞杆(2)右端分别与活塞头左端盖(5)及活塞头(8)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左端盖(3)与阻尼器缸体(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非磁性环(7)左、右端部分别加工有环形槽;左铁磁通量环(6)右端唇部与非磁性环(7)左端环形槽过渡配合;右铁磁通量环(9)左端唇部与非磁性环(7)右端环形槽过渡配合;右压缩弹簧(15)布置在非磁性环(7)右端环形槽内,左压缩弹簧(17)布置在非磁性环(7)右端环形槽内;左压缩弹簧(17)将左铁磁通量环(6)轴向预压到活塞头左端盖(5)右端面;右压缩弹簧(15)将右铁磁通量环(9)轴向预压到活塞头右端盖(10)左端面;活塞头右端盖(10)与活塞头(8)通过螺钉紧固连接;浮动活塞(14)与阻尼器缸体(4)间隙配合,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阻尼器右端盖(11)左端中间加工有圆形沉孔,补偿弹簧(13)右端与阻尼器右端盖(11)圆形沉孔间隙配合,补偿弹簧(13)左端与浮动活塞(14)右端面接触;右端盖(11)与阻尼器缸体(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右端盖(11)右端加工有外螺纹,右端盖(11)与右吊耳(1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双液流通道新型磁流变阻尼器的非磁性环具有多个突出构件,在环形组件、阻尼器缸体以及活塞头之间延伸,将活塞头与阻尼器缸体对准,并分别和阻尼器缸体、活塞头之间形成两个环形的流动通道。
(2)在结构尺寸不增大的情况下,双液流通道有效增加了阻尼长度,从而增大了阻尼力可调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非磁性环侧视图。
图4是图2中B-B剖视图。
图5是图2中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25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悬架减振器电控活塞机构
- 下一篇:车辆半主动控制转向系统用磁流变阻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