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山丘区蓄水灌溉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451752.9 | 申请日: | 2017-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5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刚;余宁;郝琨;韩志慧;于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25/06 | 分类号: | A01G25/06;A01G25/16;E03B3/02;B01D36/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丘 蓄水 灌溉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山丘区蓄水灌溉系统,属于水利灌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山丘区地形起伏较大,利用渠道自流输水灌溉难度大、成本较高。山丘区的老百姓普遍靠天吃饭,在旱季时农作物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农作物受旱灾影响比较大,在雨季的时候也不能有效将雨水储存起来,而且在偏远山区也常常因为供电不便容易造成过渡灌溉导致作物死亡。现有的普遍灌溉装置不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必须改进灌溉装置使其能够实现有效过滤灌溉水、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山丘区蓄水灌溉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灌溉装置太阳能利用低、自动化程度低、使用不方便、不能有效过滤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山丘区蓄水灌溉系统,包括顶部为半开半闭的蓄水箱、设置在所述蓄水箱上的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上设置有多根支管,所述支管上设置有固定插入土壤的湿度检测器,所述湿度检测器不仅可以检测所需灌溉范围内的土壤湿度、还可以帮忙固定管道,所述出水管道和支管上均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起控制灌水的作用,所述出水管道上设置有减压阀,所述蓄水箱内设置有与所述出水管道连接的水泵,所述蓄水箱的外壁设置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设置有控制组件和蓄电池,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水泵、蓄电池连接;
所述蓄水箱的顶部设置有柱体和高度可调的支撑装置,所述柱体的顶部铰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的太阳能板,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蓄水箱上的下支撑柱、与所述安装板铰接的上支撑柱,所述下支撑柱为空心结构且所述下支撑柱的左右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一滑道,两条所述滑道之间滑动设置有一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的步进电机,所述下支撑柱内腔中位于所述步进电机上方设置有圆形板,所述圆形板的中心处设置有圆孔,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穿过所述圆孔的旋转柱,所述旋转柱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圆孔内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上支撑柱的底端设置有一圆形槽,所述圆形槽内可转动设置有凸块,所述旋转柱的顶部与所述凸块连接,所述控制盒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的触摸屏。
所述蓄水箱内部设置有过滤池和水管,所述水管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过滤池上方设置有一个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筛网、第一石棉网、活性碳网、第二石棉网,所述过滤池底部设置有一个排污口,所述过滤池左方设置有进水管道。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PLC、与所述PLC电性连接的步进驱动器和第一继电器,所述蓄电池、触摸屏分别与所述PLC电性连接,所述步进驱动器与所述步进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与所述水泵电性连接。湿度检测器检测到土壤湿度后,将信息传递给A/D转换器,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传递给PLC,PLC根据预设的湿度阀值自动控制灌溉,例如“湿度低于多少后,PLC自动控制水泵开始工作”。
所述控制盒内设置有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湿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的A/D转换器、与所述PLC电性连接的第二继电器;所述控制盒的外壁设置有方形盒和抽气泵,所述方形盒的顶部与所述控制盒通过第一气管连接,所述抽气泵的进口与所述方形盒底部通过第二气管连接,所述抽气泵的出口与所述控制盒通过第三气管连接,所述抽气泵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A/D转换器与所述PLC电性连接,所述方形盒内填充有氯化钙。控制盒置于室外,里面会有一些湿气,会对控制组件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因此氯化钙可以起到干燥的作用,可以进行循环利用。
所述方形盒内沿水平方向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贯穿整个所述隔板的竖孔。这样设计延长了空气在方形盒内的时间,从而提高了除湿效果。
所述过滤池具有沉淀装置,包含了过滤装置、进水管道以及排污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对灌溉水进行有效的过滤、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寿命长;可快速收集雨水,且能对雨水进行有效过滤,能合理有效对土地进行灌溉,节约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控制盒的纵向剖视图;
图4为图3中方形盒的纵向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17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