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配重块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1335.4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7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邓清华;涂永梅;徐庆乐;孔飞;周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36100 | 代理人: | 张文 |
地址: | 3301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配重 转向 管柱 调节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配重块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转向管柱是连接方向盘和转向传动轴并将方向盘的转动传递给转向器的机构,现在一般的转向管柱都具备调节功能和碰撞溃缩功能。传统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只起到调节作用,不仅不能为管柱的溃缩提供帮助,而且碰撞时汽车各部件的受力及其复杂,调节手柄无法保证在复杂的受力情况下自己松开,从而加大对驾驶员的伤害。GBT 20913-2007 乘用车正面偏置碰撞的乘员保护标准中4.2.3规定,试验后在转向管柱中心所测得的转向盘位移量垂直向上不大于80mm,水平向后不大于100mm。如果转向管柱的锁紧螺帽在碰撞的作用下松开,转向管柱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松动,这样就无法满足碰撞试验的要求,在实际碰撞中甚至会由于方向盘的下坠加大对驾驶员的伤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溃缩性能好、溃缩后不会对驾驶员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在碰撞中不会自动解锁的带有配重块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有配重块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特征是:包括下安装支架、转向管柱、调节支架外支架、调节支架内支架、拉脱块、吸能带、调节手柄、调节长螺栓、锁紧螺帽,在下安装支架的侧壁上设有两个使下安装支架固定在汽车仪表横梁上的支架螺栓孔,在下安装支架的中间设有上下贯通的管柱孔,转向管柱的下端套入到下安装支架的管柱孔中,且下安装支架和转向管柱的下端通过过盈配合连接在一起,在下安装支架的管柱孔的内壁设有两个以上呈等间距排列、向中间弯曲且可变形的弯齿,在转向管柱下端的侧壁上设有与弯齿数量相同、让弯齿卡入到其中并能滑动的长型槽,使得转向管柱相对于下安装支架进行滑动;调节支架内支架和调节支架外支架的形状均为向上开口的U型结构,调节支架内支架放置在调节支架外支架的中间,转向管柱 的中部侧壁焊接在调节支架内支架中,拉脱块的底部通过三个注塑销固定在调节支架外支架的左右两个向外平伸开的翼板上面,使得拉脱块与调节支架外支架固定在一起,在拉脱块的中间设有上下贯通、使拉脱块固定在仪表横梁上的拉脱块螺栓孔;在调节支架外支架和拉脱块之间设有一个吸能带,吸能带的中间段卡在拉脱块侧壁的拉脱块凹槽里,吸能带的两边被调节支架外支架卡住,保证拉脱块和调节支架外支架相对滑动时,吸能带能变形吸能,并且拉脱块和调节支架外支架不会脱离;在调节支架外支架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对称设有一个调节支架外支架长孔,在调节支架内支架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对称设有一个调节支架内支架圆孔,在调节手柄的中部设有手柄孔,调节长螺栓穿过调节支架外支架长孔、调节支架内支架圆孔、手柄孔后与锁紧螺帽一起将调节支架外支架、调节支架内支架、转向管柱和调节手柄连接在一起,调节手柄的后端为用于按压的按压手柄,在调节手柄的前端设有配重块。
在转向管柱的下端侧壁上设有一个环形的限位挡板,下安装支架的上表面与限位挡板的下表面之间留有间隙,这样转向管柱在下安装支架上的滑动范围被限制,也保证了下安装支架能起到一定的溃缩作用。
三个注塑销的分布为右边2个、左边1个,这样设置是由于驾驶室在左边,做偏置碰撞时,驾驶员对方向盘右侧的冲击力较大。
在调节手柄的按压手柄上设有便于人手操作的塑料套。
转向管柱的长型槽的宽度大于弯齿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由安装支架、转向管柱、调节支架外支架、调节支架内支架、拉脱块、吸能带、调节手柄、调节长螺栓、配重块、锁紧螺帽等组成,由于在下安装支架的内壁设有可变形的弯齿,在转向管柱下端的侧壁上设有长型槽,这些弯齿能卡入到长型槽中,使得转向管柱相对于下安装支架进行滑动,这就保证了转向管柱可以绕下安装支架和仪表横梁的固定点旋转一定角度,使转向管柱可上下调节。并且在碰撞等复杂外力作用下,转向管柱将要从下安装支架上滑脱时,弯齿会卡在转向管柱的长型槽内,使转向管柱无法从下安装支架中脱出。而在转向管柱的长型槽的上方设有一个限位挡板,这进一步限制了下安装支架的行程,保证了下安装支架在一定范围内的溃缩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13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判断精度的方向盘
- 下一篇:转向管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