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接收器的固态激光雷达扫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1012.5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7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林坚;黎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岭纬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02 | 分类号: | G01S7/02;G01S7/36 |
代理公司: | 厦门果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27 | 代理人: | 乐珠秀 |
地址: | 美国加州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收器 固态 激光雷达 扫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接收器的固态激光雷达扫描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雷达LiDAR(Light 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是激光探测及测距系统的简称,它是用激光器作为辐射源的雷达。激光雷达是激光技术与雷达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至少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发射机是各种形式的激光器,如二氧化碳激光器、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及波长可调谐的固态激光器等;接收机采用各种形式的光电探测器,如光电倍增管、半导体光电二极管、雪崩光电二极管、红外和可见光多元探测器件等。
其中,固态激光雷达具有大的扫描覆盖范围、成像速率高、图像失真小等扫描特点,特别是固态激光雷达的扫描覆盖范围大,需要匹配相应的接收技术才能充分实现固态激光雷达的大视场成像。当激光雷达的扫描覆盖范围较大时,采用传统的同轴接收器主要适用于测距仪,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也可能无法完全有效接收所述扫描覆盖范围的激光信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多接收器的固态激光雷达扫描装置,其通过设置两个以上接收器对激光扫描区域进行分区接收,每个接收器的视场角更窄,有效入射光瞳更大,从而提高装置的整体入射光瞳,成像效果更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接收器的固态激光雷达扫描装置,包括激光扫描镜和激光接收器,所述激光接收器根据所述激光扫描镜的激光扫描区域进行接收激光信号;所述激光接收器包括两个以上,并将所述激光扫描区域对应的分割为两个以上的子区域,每个激光接收器接收对应子区域的激光信号。
优选的,相邻两个子区域之间具有部分重叠区域。
优选的,所述激光接收器水平阵列分布和/或垂直阵列分布。
优选的,每个激光接收器包括一激光接收镜头,且每个激光接收镜头连接一激光接收管。
优选的,所述激光接收镜头为广角镜头。
优选的,所述激光接收器的接收面的大小为0.5mm至3mm的范围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固态激光雷达扫描装置包括两个以上激光接收器,使其分别对应所述激光扫描区域的两个以上子区域,从而使得每个激光接收器的视场角更窄,有效入射光瞳更大,采光量更大;
(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所述激光扫描区域进行分区接收激光信号,提高了装置的整体入射光瞳;
(3)、特别是,每个激光接收器的接收范围进行了空间分隔,使得空间抗干扰能力更好;
(4)、相邻两个子区域之间具有部分重叠区域,能够避免区域邻接处的激光信号丢失;
(5)、激光接收器水平阵列分布和/或垂直阵列分布,能够在扩大接收范围的同时进一步缩小每个激光接收器的视场角,从而提高有效入射光瞳;
(6)、本实用新型将所述激光接收器的接收面的大小控制在0.5mm至3mm的范围之间,在控制硬件成本的同时,根据所述激光扫描区域的大小进行设置激光接收器的数量和布局,提高了每个激光接收器的接收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接收器的固态激光雷达扫描装置的接收光路示意图;图中:
10-激光接收器;11-激光接收管;12-激光接收镜头;
20-激光扫描区域;21-子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接收器的固态激光雷达扫描装置,包括激光扫描镜(图中未示出)和激光接收器10,所述激光接收器10根据所述激光扫描镜的激光扫描区域20进行接收激光信号;所述激光接收器10包括两个以上,并将所述激光扫描区域20对应的分割为两个以上的子区域21,每个激光接收器10接收对应子区域21的激光信号。优选的,为了保证激光信号的全部接收,相邻两个子区域21之间具有部分重叠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岭纬公司,未经岭纬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10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